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阳光,阳光给人以温暖,使人心情舒畅,又能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会使皮肤下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代谢,构建骨骼、牙齿、镇静神经,促进腺体分泌,可以预防佝偻病,使宝宝肌肉强壮,骨骼坚固,提高抗病能力。可是,夏季里灼热的烈日,虽然能帮助我们合成维生素D,但过度的日晒会引来过多的紫外线刺激,可能会导致宝宝皮肤灼伤、视力下降以及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阳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紫外线源,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近紫外线(UVA)、中紫外线(UVB)和远紫外线(UVC)。不能够被大气层所阻止,甚至能穿透云层和玻璃进入到室内,它能够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真皮层,损失胶原弹力纤维,造成皮肤老化,晒黑皮肤。机体会大量合成黑色素来阻挡UVA对人体的伤害。大部分到达地球后会被平流层和臭氧层吸收。但少量的UVB到达地表,能量依然很高,可以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内的DNA,引发变异,具有一定的致癌能力。但它穿透玻璃的能力比UVA差,也就是它成为了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中坚力量,也就是它引发的晒伤和对人体的伤害更多,可以晒红晒伤皮肤。波长更短,频率更高,能量也更高,可直接杀死众多生物。不过它被地球臭氧层屏蔽掉绝大多数,这也是前些年科学届呼吁各国采取措施限制消耗臭氧气体排放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过多紫外线引来的诸多弊端,夏日带娃外出玩耍首要的就是避开正午的烈日,在10:00-16:00间应避免阳光直射。祛黄疸晒太阳可以隔着玻璃,因为对黄疸起作用的是阳光中的蓝光,它可以穿透玻璃,使胆红素在光化反应下改变结构,便于宝宝排出体外,尽快远离黄疸;为了获取维生素D时,主要是UVB起作用,还是需要到户外去;宝宝最好一直待在户外的阴凉处,考虑到树荫下也会有透过树叶的光斑,路途也会经过阳光直射的地方,并且紫外线还会透过地面或者建筑物等物体反射到人体,即使待在阴凉处,宝宝也可以获取到一部分维生素D;在沙滩、热带等阳光强烈的地方,要穿戴防护用品,编织紧密的宽沿帽、宽松的深色长衣长裤及太阳伞等都能够提供保护,不受太阳直射。除了依靠遮挡防晒外,6个月以上宝宝可以使用防晒霜。出门前半小时涂抹,在户外每两小时涂抹一次,如遇到玩水或者出汗,过后要及时补涂。给宝宝选择光谱防晒霜,推荐防晒指数为SPF15+的,皮肤敏感的儿童及婴幼儿应选择儿童专用的物理型防晒霜,以减少过多剂量和化学型防晒霜对皮肤的刺激。首次涂抹要先在宝宝耳后少量涂抹进行试敏,确保安全后再大面积涂抹。回家后要及时“卸妆”,可用温水在沐浴露的帮助下完成。宝宝如果出现晒黑、晒红、晒脱水或者满头大汗时,需及时停止晒太阳,避免晒伤。如果遵照上方建议,这些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其实,紫外线的强弱与天气关系很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官网特别指出: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线的辐射,如经常发生霾,则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关注天气预报中的紫外线指数是个简单易行的办法,通常选择在紫外线指数低于4(≤2级)给宝宝晒太阳会比较好。当然,忙碌的家长不可能保证宝宝每天沐浴阳光,靠谱的补救办法就是补充维生素D,《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建议,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400国际单位(10微克)】。不过,阳光对于宝宝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维生素D,忙碌的爸妈们还是多抽时间带娃去户外享受灿烂的阳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