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曲玉管·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 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译文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 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曲词来源 柳永是北宋词人,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精通音律,才华横溢。他混迹青lou,却不是世俗的风流浪子。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这首曲子词源自民间,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民间俗文学的观点已得到广泛承认。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ji。 这首《曲玉管》是唐教坊名曲,现存仅有柳永这一首宋词。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词: 1)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恨与羁旅之愁的。作者登高望远,触景伤情,而将情景打成一片,往复交织,前后照应,针线尤为细密。 此词第一叠 “陇首”三句,是当前景物和情况。“云飞”、“日晚”,隐含下“凭阑久”。“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梁柳恽的名句。陇首,犹言山头。云、日、烟波,皆凭阑所见,而有远近之分。由此启下三句。 “一望”,不是望一下,而是一眼望过去,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千里关河,可见而不尽可见,逼出“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然而上言“凭阑久”,可见已经久望了,则“忍凝眸”者,乃是事后觉望之无益,是透过一层的写法。此段五句都是写景,只用“忍凝眸”三字,便将仙心活动全部贯注到上写景物之中,而使情景交融。 2)第一叠是先写景,后写情;第二叠则反过来,先写情,后写景。“杳杳”三句,接上“忍凝眸”来。“杳杳神京”,写所思之人汴京:“盈盈仙子”,则写所思之人的身份。 “锦字”用窦滔、苏蕙夫妻故事。苻秦时,滔得罪徙流沙,蕙作回文诗,织于锦上以寄,词甚凄惋,见《晋书》。作者和这位“仙子”,并非正式夫妻,其所以用此典故,或系因应举时被仁宗放落,因而出京,与窦滔之获罪远徙,有些近似之故。文献不足,无从深考。 此句是说,“仙子”虽想寄与“锦字”,而终难相会(偶作遇解),这是悬揣之词,并非真正收到她的信)了,观下文可知。鸿雁本可传书,而说“断”,说“无凭”,则是始终不曾负担起它的任务。雁给人传书,无非是个传说或比喻,而雁“冉冉飞下汀洲”,则是眼前实事。由虚而实,体现出既得不着心又见不了面的惆怅心情,自然就不能不老是想着,放不下了。 “思悠悠”三字,总结次段之意,与上“忍凝眸”遥应,而更深入一层。因第一段写景物萧索,使人不忍凝眸,第二段则写即使凝眸,其人终于难偶,不但人难偶,信也难通,所以除了相思之外,更无其他办法。 3)第三是“思悠悠”的铺叙。第一、二叠写景抒情,眼前之事,已经表现得非常丰满。而今日之惆怅,实缘于旧日之欢情,所以“暗想”四句,便概括往事,写其先相爱,后相离,既相离,难再见的愁恨心情。“阻追游”三字,横插在上四句下五句中间,包括了多少难以言说的酸辛在内。 4)然后,笔锋一转,又从回忆而到当前。但是,在回到当前之时,却又荡开一笔,在平叙之中,略作波折,指出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状,并不是这一次,而是许多次,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然后再写到这回依然如此,在“黯然消魂”的心情之下,长久无话可说,走下楼来。 “却下层楼”,遥接“凭阑久”,使全词从头到尾,血脉流通。 特别是其第三叠,很可以证实这一论点的正确。此词的“暗想当初”以下,都似产铺直叙,没有什么技巧,但这正是柳永的特色,其它词人所难以企及的地方。 结语 这首《曲玉管》是作者登高怀远之作。移情入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布局上结构精巧,首尾呼应。在情感上全词以愁绪贯穿始终,又不流于一般的相思离别之情。文字上,这首词秉承柳永词明白晓畅的特点。叙事上平铺直叙,如话家常,但简单之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字功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