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显示: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至少比镜子中的自己丑30%

 安喜的空间 2020-09-14
如鲍迈斯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里写道:“对于人而言,人自己才是最有价值的话题。而且在大多情况下,如何审视自己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是社会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观点便是“镜中我”,顾名思义,便是以他人为镜子,来审视自己的形象。所以这种“镜中”效应是怎样的呢?
图片
镜中你与镜头下的你
在智能手机普遍的今天,很多人都爱上自拍。那么镜头中的你和“镜中”的你,哪个更接近真实呢?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拍照技术也是日益提升。除了像素突飞猛进,各种PS软件也是并行不悖,甚至可以达到近乎整容的效果。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镜头下的你有可能是完全失真的,跟你本人几乎完全不一样。即使是使用专业的摄影设备,拍出的照片也并非和本人一模一样的,总会做一些改变。
那么为什么镜头中的我们总会“失真”呢?
首先就是技术原因,比如角度、光线、透视等专业因素。由于我们并不了解相关的摄影知识,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来拍照,很多时候不能选好角度,导致照片失真。
图片
其次,是设备本身的原因。高级的摄影装备由于追求极致的摄影效果,所以在镜头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导致有时拍远景很清晰,在拍近景时会大失水准。
常用的五十毫米镜头就是最适合近距离拍摄人面部的镜头,再加上对焦距的极致掌握,可以拍出最贴切的面部神态。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拍摄方式和设备,即使技术再好,镜头下的人总有些失真。
那么镜中的你又是真实的你吗?
在许多商场和影院中,存在一些大镜子,这是一种凸面镜,类似于哈哈镜的效果,但是没有那么夸张,希望让顾客看上去更加好看,从而有一个好心情。
如果凸面镜不真实,完全平面的镜子呢?在家中,盥洗室往往会准备一面平面镜,用来梳洗打扮。由于盥洗室大多有明亮瓷砖,加上照镜子时的灯光效果,会使我们看上去更好看。
图片
然而,即使是再平面的镜子,其中映射出的形象也不同于外人眼中的我们。因为我们在看镜子时,反射与自己的视角,会使镜中形象有一个“颠倒”效果。
镜子多少会通过角度、光线等进行一些美化,最终使我们在镜中的形象依然比真实的要好不少。据科学研究表明,这一差距甚至达到了30%。
类似曝光的影响
镜子中比真实的自己要“丑”大约三成,可为什么别人还是会发现我们的美?不会说我们很丑呢?
俗话说“爱屋及乌”,当你越喜欢一个人,就会觉得他长得越顺眼。类似于胶卷的曝光效果,想一直见到对方。除了内心的喜欢,对于熟悉且了解的人,我们在脑海中也会“存储”对他们的想象。
当我们想到他们或者看到部分影像时,会基于往日的了解,自动“补全”形象。也就是说,我们在看一个人时,除了眼睛在看,心也在看。
图片
类似焦点的影响
人们一般会以自己为中心去观察周围,就像照片中的焦点一样,与外界产生视角的差异。
在相关实验中,学者让参与者穿上好看的衣服走入人群,随后问他,认为会有多少人对他有印象,参与者的答案是50%。但实际上,只有大约一成的人记得。
其实,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及重心。另一个角度而言,既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注意我们,就没有必要太在意自己的形象,只要大方得体、自信满满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