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前沿大家】追忆满腹经纶的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惊艳国际 2020-09-14




任继愈年谱——

        任继愈,字又之,山东德州平原人。1934年,毕业于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并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1955-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1956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并于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他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并曾多次在国外讲学并进行学术访问。



        任继愈于1987年至2005年1月年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学术界的代表,并担任王羲之艺术研究院学术顾问,曾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1年6月,任继愈先生应邀出席了在山东省广饶县举行的“孙子学术研讨会”,和其他150余名与会专家共同揭开了关于孙子故里的千古之谜,确定山东省广饶县即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法》作者、兵圣孙武(孙子)的故里。会上,任继愈先生被推选为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会长,并被聘为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特邀顾问。任继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在北逝世,享年93岁。任继愈先生一生简朴,嗜好不多,除了酷爱藏书之外,就是一枚爱不释手的汉玉把件双面马驮金。很为世人称道。



        2016年4月15日,“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开幕式上讲话。文化部部长助理于群、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与任继愈先生的家属等出席开幕式。

  任继愈生于1916年4月,早年入读北大,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南迁,入读西南联大直至研究生毕业,1942年至1964年留校任教;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1987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2005年后改任名誉馆长,2009年7月与世长辞。



  文化部雒树刚部长在讲话中代表文化部对一代学术宗师,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图书馆界的领航者任继愈先生表示深切怀念。他指出,我们纪念任继愈先生,就要像他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矢志传承振兴民族文化;保持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和高尚情操。希望文化界、知识界和图书馆界继承任继愈先生的遗志,整理、出版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当天,出席活动的各界人士参观了在国家图书馆一号展厅展出的“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为期一个月的本次展览图文并茂,并辅以任继愈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主持编纂的大型文化工程和个人的批示、题字、档案以及赠送国图员工的礼物等进行展示,全面、深刻再现了任继愈先生的成长历程、各个时期的精神风貌、突出的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和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卓越贡献。



  据悉,纪念活动还包括“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和出版《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等。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介绍,任继愈先生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近20年,是中国图书馆界的一面旗帜。在国图人心里,先生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爱国敬业的奉献精神是百年国图精神的化身,是国图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的任继愈墓碑上,镌刻着这句座右铭——“生也有涯,学无止境”。短短八个字,浓缩呈现了一代文化巨匠的学术人生。出生齐鲁、自幼好学,到少年北上、遍访名师,再至出入百家、论衡三教,终成学界楷模、一代宗师……2016年4月15日,是任继愈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档案、一沓沓手稿、一部部著作,生动还原出这位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的生前点滴。社会各界人士步入展厅,细心观摩,对他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

关注“文化艺术前沿”资讯

讲好中国故事提振中国精神

~~~~~~~~~~~~~~~~~~~~~


    

敬请诸位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