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肉要怎么吃【生酮初级】

 一灵独存 2020-09-14

​其实你不会吃肉

生酮和低碳水饮食鼓励多吃肉,这句话似乎很简单,但很多人的理解是错的。

多吃肉的前提,是吃下去的肉能够被吸收。

所有动物里,只有人才吃全熟的肉,有没有想过,这里面有点不对劲?

蛋白质被分解成肽,肽被分解成氨基酸,这个流程走完,才是人能够吸收的状态。

虽然人类有强大的胃酸,但蛋白质的分解主要靠酶而不是酸

生肉自带大量生物酶,把生肉在室温下放置,会自然软化分解,这个过程叫发酵。(在肉上撒盐,可以抑制杂菌,控制发酵过程)

发酵后的肉类,纤维断裂,大量蛋白质已经被分解,所以口感软糯,拥有特殊的香味,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所以在烹饪前,将生肉腌制24小时(冷藏),然后再做出来的料理,口感更软,味道更好,也更加适合消化。

以上只是一个案例,在烹饪前对肉食作发酵的工艺被称为“熟成”,你可以在网上特别是油管,搜索各种肉类熟成的方案。(熟成英语叫 Aging,属于高阶的料理方案,如果你此前没听说过,其实很正常…)

大型干式熟成仓库(Dry aging)

在人类没有发明冰箱之前,肉类必须使用腌制,熏制等方法才能保存,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吃到的肉,都具备一定的发酵。(比如香肠)

而冰箱发明以后,鲜肉可以冷冻保存,(低温下酶失去活性,发酵终止)反而让城市人吃不到发酵的肉食。

新鲜的肉忽略了发酵过程,直接高温做熟,被称为熟肉,这是目前最常见的烹饪方式。

新鲜肉类经过高温处理,生物酶全部死掉。这样的食物虽然蛋白质充足,但消化它所需要的酶就必须完全由人体提供,比如胃分泌的胃蛋白酶。

原本可以依赖的肉类中自带的生物酶,现在没有了,长期如此,消化系统负担极大。很多脾胃虚弱的人,胃酸和蛋白酶分泌不足,在突然增加肉食以后,会出现胃胀和便秘,很多都是这个原因。

尽管如此,熟肉也有另一种可能性:煲汤。

在超长时间的炖煮后,原本紧致的肉会逐渐散开,在高温下趋于分解。

比如说佛跳墙,超长时间的炖煮,用暴力的高温让蛋白质断裂分解,变成肽和氨基酸的形态融入汤中,胶原蛋白被打散,食材原本的筋膜消失,形成入口即化的口感,非常易于消化,身体负担很低。

简单来说,不管是熟成牛排还是佛跳墙,所谓高级的肉食料理,就是追求气味芬芳,口感软糯,在入口前蛋白质已被分解的状态。

所谓“多吃肉”,具体是指多吃经过正确料理,容易吸收的肉。如果要给一个过于简化的指标,就是口感软烂。

遇上这样的肉,不妨多吃一点吧。

PS:关于生肉发酵多说两句

发酵的肉类虽然营养高,吸收好,却存在腐坏变质的风险。自然界的食物就是如此,凡是营养密度高的,没有完全不存在风险的。如何规避这种风险,是一个合格的厨师应该掌握的技能。

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放之四海皆准,无论说投资也好,说营养也罢,都是如此。要攫取食物中的营养,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心理预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