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散文】彭万香 《守护母亲》

 写乎 2020-09-14


【阅读悦读·散文】彭万香 《
守护母亲

【作者简介】彭万香,女,汉族,1975年生于四川省会理县,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擅长散文写作,其作品散见于《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新课程学习》《西南商报》等报刊,作品入选《岁月浅歌》《2014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当代网络诗歌精选》等专著。2014年,出版教育叙事散文集《有人送我一棵草》。文友说,走近她,你会不由自主地嗅到阳光的气息。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风中,母亲那满头的白发,步履逐渐蹒跚;夕阳下,母亲总爱眺望家的方向,背影形只影单。深夜里,我最怕听见母亲在梦里一声又一声的叹息,那一次次的呓语,那些梦中的哭泣,常常让我无法入眠。闲暇时耳畔总会响起母亲的话,谁曾经帮过我们,谁是好人,有能力的话要去报答。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变得足够的强大,我一定要满足母亲的心愿,帮她在农村建一所大房子,让她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生活,我会努力帮她还清所有的人情债,我不想母亲的人生里再有新的遗憾。

回忆母亲的一生,它是苦难的,常听母亲唠叨那些琐碎的生活记忆,我很惊奇,不识字的母亲记忆力竟然超常的好,某年某月,太阳多高,云层多厚,天晴还是下雨,你家的七大姑,他家的八大姨,张家的老表,李家的兄弟,母亲记得清清楚楚。

母亲最爱唠叨的人是外公,因为外公是她童年生活中全部悲苦与欢乐的缩影,从母亲琐碎的记忆里,我读到了一部活的历史——川滇交界处马帮的生活轨迹。据说外公年轻时候专职赶马,长年累月跟着马帮云南四川跑,漂漂泊泊,却食不果腹。外公的经历很复杂,一共有4个老婆,最早的两个:一个在云南,一个在四川,有一个早死,另一个好像是作风不正,被外公休了。后来外公不赶马了,外公大伯家的大儿子死了,外公就娶了嫂子,也就是我的外婆。外婆生下姨妈后,我外公大伯家的二儿子也死了,老人们怕家产落入外人之手,就要外公把弟媳也娶了,这就是我的小外婆。小外婆带来了两个女儿,就是我的另外两个姨妈。随着孩子们的陆续降生,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外公的孩子共计八个,加上那两个姨妈,一共十个。外公为这个大家庭拼命劳作,一家人却依然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外婆是我见过的最善良,最贤慧的人,在那样的大家庭里,带着三个孩子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凌辱。三年自然灾害、食堂化,外公差点累死、饿死,文化大革命差点被斗死。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外婆就带着姐弟三人搬出来单过,外公对他们的照顾也就越来越少了。在我的记忆里外公是那时候少有的文化人,极受人尊重,记忆最深的是外公讲的用牛粪糊饭篓……母亲对外公的情感是复杂的,有爱有恨,也有怜惜,每每说起外公,母亲总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骂。在母亲心里,童年是矛盾的,是悲苦和欢乐的组合,她需要报答的人很多,这些人我记熟了:二外婆,二舅奶,四舅公,二姑奶……

结婚,在母亲的心里是另一段苦难的开始,同样复杂的大家庭,一样的贫穷,加上那个苦难的年代练就了人们的吝啬与势利,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只回家一次,母亲就一个人在家辛勤劳作,艰难度日。后来母亲生了哥哥,分了家,却没有房子,母亲就带着幼小的哥哥在廊檐下的那间小屋里居住,妯娌、公婆,战火从来没有停息过。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父亲就请长假在家,修了我家现在的老房子,房子刚建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出生在那间到处透着风的新房子里。生活的艰辛,粮食的缺乏,妊娠期的剧烈反应,奶奶撺掇着父亲带来的毒打,出生后比妖怪还难弄的我,生产队里那些比狼还凶的干部,无疑都加剧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许我的出生就是母亲另一个悲剧的开始。仔细反思,最初有我的日子,是母亲这一生中最苦的时候,她常说着说着就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哭累了她也骂,骂爸爸,骂爷爷,骂奶奶,也骂村干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母亲爱着我的同时,对这些人的恨意就会慢慢升起来,因为那段日子除了苦,还有委屈。我理解,也在学着忍耐,更知道要努力,我想为母亲那段悲苦而又耻辱的回忆添一点光彩,我更想让她在老家人的面前抬得起头来。

这段生活母亲说得最多,点点滴滴,记忆深刻,这些在她的心里也许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生活的磨砺把母亲由一个纯真少女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农妇。这段记忆里残存的温暖是她的知青朋友周天嫣和许祖芬,还有姓梁的幺婶和池塘边姓莫的奶奶。

我一直想帮母亲寻找这段生活中的美好记忆,那怕是一点点,也可以给母亲的心灵一点慰藉。母亲说起和父亲的相识,说起刚结婚时父亲带她去他工作驻地,那份甜蜜,那种幸福溢于言表,我想那是母亲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那双新做的布底鞋,那些连夜赶路磨出的血泡,穿过的衣服,说过的话,见过的人,经过的地方,如迆子、金江船厂、西昌、冕宁、卢沽镇……一样一样的,不识字的母亲全都记得很清楚。找了朋友帮忙,寻着母亲记忆里的那座山,那条河,那座桥,那些美丽的百褶裙,我们终于发现原来父亲曾经的驻地就在漫水湾,就在今天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我一直想带母亲去重游故地,却总也没找到机会,我想帮母亲找回那些被遗落了的美好记忆,我不想母亲再因为想起那段日子而哭泣。

至于哥哥,我不想再提起,他是母亲最大的骄傲,聪明、帅气、懂事,那是母亲一生价值与骄傲的体现,尽管他什么也没有做,但是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我们无法替代,有他的日子,母亲的生活才真的有乐趣。但是他的离开却是我们一家灾难的开始,他是父母心里不可轻易触及的痛,哥哥的影子如漫漫长夜,永无止境,在他刚离开的那几年,母亲的哭泣、晕倒,满屋子来救助、帮忙的人,是我最深的记忆。关于哥哥,我不羨慕,也不嫉妒,我只想尽我所能替他多尽一点义务。在这段记忆里,每一个亲人,每一个邻居,甚至是陌生的路人,都是我们的恩人,母亲时刻提醒我要牢牢记住,有能力了要一一还回去。

这一生,父亲是母亲最大的依靠,尽管父亲活着的时候他们经常吵吵嚷嚷,但是必须承认,母亲吃的药是父亲买回来,一颗一颗分好放在她手里的,母亲每一次生病,都是父亲陪着她去的,母亲的每双袜子、每双鞋子、每件衣服都是父亲买的,母亲做的每件事都是问过父亲的……母亲的更年期综合症特别严重,持续时间特别长,每天神神叨叨,病病歪歪,敏感多疑,父亲一直像孩子似的哄着,照顾着。后来父亲走了,我身后的山坍塌了,母亲心里的灯灭了,父亲为母亲做的每一件事都轮到我来做,但我却总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母亲的生活,就像山失去了脊梁,也像天空失去了太阳,我这才意识到父亲在这个家里的份量,对父亲的思念便前所未有,空前绝后地席卷而来。我知道我不如父亲做得好,因为我不如父亲细心,不如父亲有耐心,不如父亲善于体察母亲的内心,但是我会坚持用心。每天深夜里母亲的哭泣、呓语、叹息,常常吓得我心惊肉跳,我习惯了等她先睡,等她呓语、叹息过后,我再睡,我不想有灾难来临的时候让她一个人慌乱面对。

风中,那满头的白发,写满母亲一生的苦难与苍桑,夕阳中,蹒跚的步履让人揪心,母亲的生命竟已是如此的脆弱,她如黑夜里的灯,油尽则灯枯,我只能小心守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用心守护我的亲人,我会让母亲这盏灯亮得更长,更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