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文化】赵长春《唐代落榜生们的诗话》

 写乎 2020-09-14

【作者简介】赵长春,河南南阳人,供职于河南科技学院。。有作品散见于《莽原》《作品》《四川文学》《山东文学》《百花园》《小小说选刊》《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等报刊。多篇作品收入过年度最佳小小说集、散文集,出版有小说集《我的袁店河》、散文集《我的望窗季节》。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科举制始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十几年后的618年,大唐王朝建立,进一步完善考试机制,开科取士。从此,读书就成了书生气十足的秀才们的进阶之路,想一想,也应该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尽长安花,就有人在“孙山之后”而羞惭与无颜。于是,这些落榜的兄弟们,以诗为表达方式,写下了不少关于落第的分行。落榜,落难,落魄,落马……失意,失望,失落,失败,失魂,失神……这个时候,有关心态更真实和纯粹:那是一个苦啊,那是一个羞,千杯万盏浇不尽,抽刀断水水更流!

我们这一代人,当年落榜者大有人在,本人即深受其苦。每每读着这些唐代同仁们的诗时,感同身受。有人总结过的人生四大喜,都熟悉,咱不说了;可是,四大悲知道者少,不妨摘录如下: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子心!

下第举子心情,绝对灰溜溜的,对于中举者甚至于羡慕嫉妒恨——大清彭定求编著的《全唐诗》中有个叫许浑的,就写了一首如此的诗:《送杨发东归》。许浑在大和四年(830年)没有考上,而同乡杨发及第成名。人比人气死,难受得很:咱俩一起来长安考试,却“红花半落燕于飞,同客长安今独归。”杨发兄弟,我没有脸回去,你给我带封信吧,“一纸乡书报兄弟,还家羞着别时衣!”在流露出羡慕的同时,表达的是深重且沉重的羞愧。

本人喜欢古装戏,没少看才子落难、佳人相助、悲欢离合而最终大团圆的本子。文艺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戏中的一些情节就是生活的戏剧化呈现而已。忘记哪出戏了,小书童跟随进京赶考的少爷一次又一次,以至于都没有脾气,放言出来,“少爷啊,你天天背的之乎者连我都听成熟经了,再考不上,我可不跟你跑来跑去了……”我要是生活中的书生,我非把这小子撵走不可,我容易吗!?《全唐诗》收录了一首诗叫《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其中有两句“低摧神气尽,僮仆心亦耻”,就是这种感觉。还有个哥们叫豆卢复,每来长安应试,就住同一家旅店,来一回,归一回,屡败屡战,老店家都不敢见了——“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不过,落榜也算不得可耻,人生不如意事多也!如果一试即中,也就显不出高中的畅快人心与神气十足了。杜甫、岑参、温庭筠等都有如此等等行经。要是历史能够重演,让我们回到唐时的潼关,关门上,落榜而回的岑参写了四句诗,可以说是白话或者打油的自我解嘲: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要是还有别的路走,我想,岑参可能就不从这里来往了,因为落榜,怕那个守门者关切地探问:嗨,小子,考试得咋样?——当年,我去学校看了分数知道没有戏后,一直不敢进村,直到太阳能落后,顺着一条曾经的河道(当时已经成为干涸的沟)回家……也是怕人问哪!

还是回到唐朝说事。那时候不是谁想进京应试谁就可以去的,也有选拔。被选拔上者,于头年秋季要赴“鹿鸣宴”,即这些书生们要接受地方官员和乡贤们的预祝贺,喝酒、吃肉、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就是《诗经》里的《鹿鸣》一诗。我们都能想象这种感觉,谁都有可能中举啊,可能都是未来的潜力股,敬酒,祝福,咋好听咋来……可是,转眼落榜,太辜负父老乡亲了!“不归何慰亲?归去旧风尘。洒泪惭关吏,无言对越人。”回去吧没法交待,不回去吧亲人挂念,所以落榜的温庭筠在给淮南仆射李德裕的诗中说,“未知鱼跃地,空愧鹿鸣篇。”大人啊,太对不起您的知遇之恩呀!

有个叫罗隐的,因为多次落榜而显名于史。《鉴戒录·钱塘秀》和《唐才子传·罗隐》里关于罗隐的传奇实在可以写部小说。他这人有才有些傲。第一次去考试,可能觉得考得不错,晚上喝花酒时与一个叫云英的妓女在一起,彼此应该印象很深刻。十二年后又一次落榜,罗隐去喝酒解愁。谁料有情人实在有缘,又碰上了英姑娘。那云英也真有些不理解此时罗兄弟的心情,却抚掌大笑,“罗秀才犹未脱白矣!”言其还不能中举而穿绿衣。罗隐也不含糊而明确其辞,“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赠妓云英》)我估计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应有一段后续的风流故事,不过,罗隐确实多次赴考,落榜得没有脾气,他自己的《东归》诗可以为证: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歧泪满巾。大家只需理解“双阙往来”,就能理解这首诗的感觉了。

罗隐实有其人。在他的诗歌专著《罗隐集》《甲已集》中,关于“落榜”“科场”不下几十首。毛主席他老人家多次读这首诗并圈阅、批注:十上不中第。现在想来,罗隐是唐时最终没有中举的范进,可怜可叹!所以,他在《偶兴》中写道: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意人!一个“闲”字,几多心酸!?苦啊!

面对落第之苦,有些人很大程度上是认命。还有一些落榜生们就怨天尤人了,也写了很多如此的诗话。拿李商隐的《破镜》来说,“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这诗写的,说考官是破镜,就会照山鸡,鸾鸟只好歇菜。还有贾岛,在《本事诗·怨愤》中直言不讳落第后的感觉: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后,荆棘满庭君始知。君者,皇帝也,这说得也太白了太直接了,真是本事诗。

——读书是好事,破万卷是好梦。只是,不能读死书,进去了还得出来。《全唐诗》,包括一些传奇,都能反映和关照科举制的一些内容,特别是一些落榜生们的诗,读一读,品一品,看一看,想一想,虽然无益于当官发财,但总是有些意思。

《作家洪与》微信号:hongyu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