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历史】千古奇迹:隐没在乡间的南郑侯

 写乎 2020-09-14

热文推荐:【阅读悦读丨历史】契丹王朝的巾帼壮歌系列:一首相思词制造的千年冤案(下)

文/洪与

(新三国中的魏延)

【作者简介】洪与,男, 1967年生,汉族,四川苍溪人,大学文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作家文汇》特邀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青少年文学导师。因致力于监狱文学创作,被誉为“新监狱文学”领军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监狱三部曲:《敌人》《监狱长》《AB门——贪官的后半生》;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国相——蜀汉丞相诸葛亮》等。其中《大国相》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作品奖,被列为全国农家书屋采购目录。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去年一个偶然机会,听说在梓潼有一座魏延祠,我大吃一惊。

我几乎查了全国所有的地方,几乎没有找到纪念魏延的庙或祠,皆因一部《三国演义》,将魏延说成反贼,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危害国家安全。试想,这样一个角色,任何王朝都会毫不犹豫地鞭挞,怎么还会建庙立祠呢?

即便在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里,祠庙两廊,塑有众多的蜀汉文臣武将,可就是没有魏延的立足之地。

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去看看。

然而,手头的创作任务实在太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探访魏延祠不得不一再搁置。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声音在呼唤我,一度令我心神不宁。是呀,梓潼人为何要建祠,为何偏偏建在梓潼的乡野山间,魏延与梓潼有何渊源,等等。

今年八月,终于下决心去一趟。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

汽车在高速路上奔驰,时值雨后,世界一片澄明,湛蓝的天幕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几缕白云缓缓地游走,像在追寻什么。我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深绿,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渴望,温馨而洁净,还夹杂着些许的卑微。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魏延在干什么呢?诸葛亮在当年八月去世,推算下来,应该是公历10月去世的。此刻,魏延率领大军,正在与魏军对峙。

在这一年,对于诸葛亮和魏延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特别是诸葛亮,我想,在与魏军对峙的三个月里,他一定五味杂陈。

自27岁出隆中以来,到建兴十二年恰好也是27年了,前一个27,他遇到了刘备,已经47岁的刘皇叔不耻委身,三顾隆中,拜请他这个27岁的半耕半读的山野之人。而随刘备出山以来,兢兢业业,从平民到丞相,一步步走来。也许在二月出征之时,诸葛亮一定踌躇满志,27年这个节点,也许是巧合,也许上苍要给他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正因为这样的期许,为了这次北伐,他可谓殚精竭虑,做了大量的准备。

(一路走一路问)

去年,南中豪族刘胄叛乱,各郡骚动。庲降都督张翼举兵征讨,战事不利,诸葛亮立即以马忠接替张翼,出任庲降都督。马忠不负使命,平定了叛乱。诸葛亮上奏升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移屯味县,加强对南中的控制;接着又任命马忠的牙门将张嶷出任越巂太守,恢复对越巂郡的控制。南中局势又一次稳定,为北伐扫清了障碍。

去年还派人去东吴,首次协同北伐,双方约定,汉军最迟于4月在西线向魏军发起攻击;而东吴方面孙权率主力最迟在5月进驻巢湖口,进攻合肥新城;孙权又遣陆逊、诸葛瑾率兵万余人入江夏、沔口,攻击襄阳;东吴还派将军孙韶、张承攻击广陵、淮阴,策应主力部队。

尤为重要的是,诸葛亮通过几次与魏军交战,特别是二出祁山大败司马懿后,诸葛亮意识到不能以攻取要塞为目标,还是应该主动寻求与魏军主力,进行决战。陈仓已经成为坚固的要塞,难以短时间攻破,而远出陇右很难及时形成对魏国的威胁和与吴国的协同进攻,所以他决定冒险出斜谷,直接进攻关中的中部地区,与魏军主力展开决战。

(终于在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找到了魏延祠

为此,他组织工匠进一步改进了偏箱战车,这种战车两侧有可以拆卸的大型挡板,平时用于运输粮草辎重。一旦敌人骑兵前来攻击,可以迅速将这些战车环绕在部队周围,形成密集的车阵,然后在车阵外围大量抛洒“扎马钉”。

扎马钉就是以前使用的铁蒺藜,不过,现在改造成四个角,这样一来,不管怎么抛洒,只要落在地上,它总有一个角朝上,会对敌人的前几波骑兵造成致命的伤害。

按照无当监王平将军的经验,演练了用偏箱战车部署战阵,步兵手持长矛蹲在每两部战车的空隙处严密守卫,其后是一队手持百炼钢刀的步兵,在后边是弓箭兵,而弩兵则站在弓箭兵的后面。当敌人骑兵距离汉军二三百米、进入弩机的射程范围时,弩兵就开始第一轮的密集射击。只向战马射击,因为战马目标大,精确度高。从第一波射击到敌人骑兵跑到跟前,弩兵可以进行三轮的射击。随着战马倒地,弓箭兵进行精准射击,这样剩下来的敌人骑兵就不多了,交给两队步兵解决。

(通往魏延祠的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先期进至渭水南岸,背水设防,阻断了诸葛亮军东进的道路,并派郭淮重兵坚守北原。这样一来,汉军东面是司马懿的主力沿渭河一线筑垒坚守,北面是郭淮军依托北原的地势筑垒防御,西面是坚固的陈仓要塞,只有南面是通往汉中的斜谷。

再这么对峙下去,等冬季来临,这次北伐又将无功而返。

这一点,可能连汉军的士兵都很清楚。

我大胆地寻思,久经沙场的、第一次北伐就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的魏延未必没有打破僵局的办法。何况还有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无当监讨寇将军王平、前军都督扶风太守张翼、虎步监孟琰等身经百战的将军呢。

我想,魏延或许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计划,东出武功!依照他的性格,很有可能他请求过率军两万,攻占出渭水南岸的武功,背靠险山,诸葛亮率主力牵制住司马懿,他则以武功为基地继续向东进击,威胁长安。

其实,这正是司马懿所担心的。

(通往魏延祠的路的两旁种植了芭蕉

躺在病榻上诸葛亮也未必看不到这一点,但也会看到这个计划的危险性,东出武功,必须通过渭河与秦岭之间狭长的平坦河谷地区。由于司马懿的大军是沿河筑垒,如果魏延沿这个走廊向东运动,就要冒侧敌行军的危险。大军在狭长地带侧敌行军是非常危害的,如果遭到魏军拦腰攻击,就会面临全面溃败。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次诸葛亮是来找魏军主力决战的,如果两军配合得好,倒是可以调动司马懿的大军,这样一来,汉军就有可能聚而歼之。就算司马懿不敢贸然调动大军,魏延通过了这个狭长地带攻占武功,就切断司马懿军与后方长安的联系,还可威胁长安城,这样汉军就占了主导,打破了司马懿的三面固守围困汉军的态势。

历史是不能假设和臆测的,尽管找不到依据,但我还是顽固地认为,魏延在两军对峙的三个月中,必定有所考量。

(上面就是魏延祠)

然而,这一年,诸葛亮怀着悲愤和无限惆怅在五丈原撒手西去,随即,魏延被诬叛国,被马岱砍下头颅。紧接着,杨仪下令,诛魏延三族。两百多口,弃之汉中东市。

须知当诛的三族之人,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其后袅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之人,又先割掉舌头,这个叫五刑。五刑惨无人道,目不忍睹,即:被夷三族的,都是先在他们脸上用墨汁刺字,剜去鼻子,砍去左右脚,用鞭子抽死;再割下头,把骨肉模糊的尸体弃于大街上示众;行刑期间,如果有人喊叫、谩骂,就先割掉他的舌头

悲哉,魏延。

魏延要谋反,何必挥师从前线火速回来阻拦大本营?直接投奔魏军就是了。有趣的是,杨仪和魏延各具奏折,都派人加急呈报成都,两个奏折几乎同时抵达。

悲哉,蜀汉。

谁之过?

这不仅是诸葛亮和魏延的悲剧,也是蜀汉的悲剧。

我们进入梓潼境内,只知道魏延祠在三泉乡白雀村。只好打开导航,不料随导航误入一山间公路,道路凹凸不平,颠簸异常,两边草木繁茂,鲜有人迹,唯有知了歇斯底里地鸣叫,虽然刺耳,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荒凉与悲哀之气。

我们的心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像压了一块锈迹斑斑的生铁。就这么边走边问,幸庆的是,现在留守在乡野的都是老人,把他们的只言片语组合起来,渐渐地,魏延祠的前世今生也明晰起来。

传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时,大军驻屯于卧龙山诸葛寨,令魏延率本部兵马驻今魏家河南井冈坪,成掎角之势以作策应,这跟诸葛亮用兵谨慎相符。

他们说,魏延祠方圆十里,有很多姓氏,唯独没有姓魏的,但祠前却有一条魏家河。魏家河河东原有魏家河庙,庙前曾有三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魏延率兵驻此”。

(时值盛夏中午时分,这里空无一人)

传说,魏延率部到这里时,发现一片山林有大群的鸟不断聚集,决定在那里驻屯。由于有鸟粪接连不断地落下,官兵们只有在离开树林一点的地方烧饭。可是,却没找到水源。当时此地正值干旱,百姓吃水都很困难,几万大军怎么办呢?魏延在麻雀群中发现了一只白麻雀,白麻雀像一只精灵,在魏延的头顶来回翻飞。他询问左右,可将士们都说没有看见。他追着这只白麻雀到了一处岩石场,忽然,白麻雀奇迹般地在岩石的裂口里消失了。魏延十分惊奇,试着推动岩石,不料,岩石轰然崩塌,泉水喷涌而出。原来,岩石下是一股地下泉水。官兵们找到了烧饭洗浴的水源,饱受久旱之苦的乡民也因此受益,欣喜若狂。从此,卧龙山下井冈坪水旱无虞,他们便把这条地下水称作魏延河。

据说,当时魏延经常身着战袍,牵着战马,手持大刀在河边饮马巡视。

后来,乡民为感怀魏延,在魏延河边建了魏家河庙,并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桥,取名为“将军桥”。魏家河庙毁于1968年,刻有“魏延率兵驻此”的石碑也不知所踪。但将军桥尚存,只是没于水中,水退则可见桥。

(魏延祠的门也被上了锁)

过三泉乡,几公里就抵达白雀村。自然,白雀村与那只白麻雀有关。时值正午,白晃晃的太阳刺得人睁不开眼,乡村公路上行人、车辆很少,间或一辆摩托车突突地呼啸而过,而公路两边青瓦白墙的农家小楼,大门紧闭,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偶尔有一只狗卧在小院前的树荫下睡觉,抬头警觉地看我们一眼,汪汪地叫几声,懒洋洋地走开,站在远处懒洋洋地望着我们。

我们正四处张望的时候,远处来了一辆摩托车,是个姑娘,我连忙站在路边使劲招手。姑娘停下来,疑惑地看着我们。我们说明来意,她突然笑起来,指指我们身后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包。她发动摩托车,在距我们约500米左右的地方停下,朝我们挥挥手,又朝右边指指,然后绝尘而去。

我们来到姑娘所指的地方,果然有一块魏延祠石碑,隐藏在树丛中。那树,不大,却张牙舞爪的,看着怪怪的。一条青石板路,一段青石台阶,直通山上,掩藏在树木杂草中,间或一株虞美人,绽放着艳丽的花,格外夺目。

(魏延祠前两块碑,记载了魏延的生平等)

拾级而上,不到三分钟,魏延祠就出现在我的眼睑里。主殿大门紧锁,墙体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斑驳,祠堂廊上,立有三块石碑,上面分别刻有“南郑侯魏延简介”“魏延率兵驻此认证碑记”“魏延祠考察记”,而右边的平地上,杂草丛生,一派荒凉。

同行的朋友很怀疑“魏延率兵驻此认证碑记”。蜀汉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231年是第四次北伐,此刻的大军正在卤城与魏军作战,而且这次出兵是在春天。何况,魏延是汉中都督,怎么可能回来带兵北进汉中呢?

任何传说都带着美丽的色彩,或浓烈的渴求,或温馨的愿景,或亦或讽刺般的控诉。也许,是一位曾在魏延手下的将士,逃过那场变故后回到家乡,杜撰出这样的神话传说,以这种方式委婉地表达朝廷对魏延的不公的不满,告诫后人传扬下去。

(墙上张贴村里的告示,想必村民常在这里聚会)

其实,不必执着于传说的真伪,也无须执着于祠庙的宏大与香火的繁盛,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印迹,足可慰藉祖先和警示后人。诸葛亮是人,魏延也是人,连神都有缺点,犯错误,何况人呢?

我站在祠前,朝这位忠勇的戍边将军三鞠躬。

此刻,山风呼啸掠过,四周沙沙作响,宛如呜咽,呜咽中似乎又夹着怒吼。


(感谢这里的人,魏延将军的在天之灵也应该感到慰藉)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