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卫生学校的大门,过去就是江苏巡抚的衙门

 写乎 2020-09-14

推荐:林姓太始祖比干与无心菜,比干成为复姓?(1)

图文/ 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童年时代居住的那条巷子,呈一个倒L型,一边是苏州卫生学校,一边是铁路司机学校,等于是紧贴着两座学校的围墙陆陆续续造的民宅,出巷口是两条大点的巷子,一条是书院巷,一条是金狮河沿。

往书院巷口走,左手一拐弯,就是卫生学校的大门。过去还一直可以进进出出的,后来就把它当古建保护起来了,在旁边破墙新开一门让人进出。

那幽邃的大门现在长期有木栅门拦着,旁边是学校大门,一般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入。

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恍兮惚兮的走过路过,鬼使神差的想一个故地重游,搭讪着正好门口两女孩问一下里面啥样了就自然而然进去了,保安们以为是个外地家长的探访,当发现我是一个游客时已然逛了一圈临近尾声,递了烟说明情况之后他们干脆让我尽兴了。

说起来这地方非同寻常,牛逼的很,着实颇有来历。这里不仅是过去为政一方的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其前身还是源远流长的鹤山书院,后来还是风起云涌的江苏都督府。

还在南宋时期,成都蒲江县有个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名字叫魏了翁。此人学识渊博,庆元五年亦即1199年,他21岁时便考上进士,为朝廷所用。

他为官清廉,精明能干,提出了一整套治国良策,但遭权臣嫉妒排挤,几次降官又屡次复出。曾经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工部侍郎,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期间,他曾经一度回到家乡蒲江,在白鹤山上创办了鹤山书院。他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治学准则,采用个人精读、互相答问、集众析疑的教学方法,旁搜诸家,广取博收,以钻研儒家经典为主,融合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在长期的学术和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鹤山学派:集宋代蜀学之大成,在宋代蜀学乃至整个宋明理学史上影响巨大。也让他享有“南方共宗鹤山老”的盛誉。今天的苏州书院巷,唐宋时称南宫坊。因为南宋魏了翁所创鹤山书院在此,故名。元代仁宗年间,魏了翁的曾孙魏收居住苏州,倡议重建鹤山书院,于是,苏州鹤山书院得以重建。

到了明代,开始专设巡抚为地方最高长官,于是就在永乐年间这书院就改为了衙署。

有必要把明清两代的官衔职守略作梳理和介绍。不然搞不清楚苏州在过去历史的地位和这些衙门的概念。

巡抚衙门又名巡抚都御史台,别称抚台衙门。明代开始,专设巡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揽一省民政、军事、吏治、刑狱等,和总督一样直接向朝廷汇报。

明宣德五年(1430年)设置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之下的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府,江南诸府应该在理解上不成问题,江北安庆府即南京、江苏(含今上海)和安徽全境。但是应天巡抚隶属于南京南直隶总管。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由于江南省规模和实力过大,分设江南江苏省和江南安徽省,前者之名取自当时全省最大的两个府城“江宁府”的“江”和“苏州府”的“苏“”,是为江苏命名之始。后逐渐简称江苏省和安徽省,自然而然因势利导的原样照搬,名自“安庆府”的“安”和“徽州府”的“徽”。

江苏省的巡抚衙门就驻在苏州,下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通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今上海)。隶属于南京的两江总督府总管,辛亥革命后废巡抚。

所以,不难理解,苏州可以说自明清以来一直就是江苏省会。因此,也就不难明白,从应天巡抚开始,到清末江苏巡抚,480 余年间曾有不少名臣治事其中,诸如周忱、海瑞、汤斌、张伯行、林则徐、丁日昌等,其中林则徐在任长达5年,尤有古迹至今尚存。

末任的巡抚名叫程德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全国革命起义风起云涌。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势所趋,程德全也是识得一时时务,在督练公所倾向革命的新军军官、当地士绅的支持下,也决定独立。起义前,程德全还告知上海方面的革命党人,说江苏即将择时起义。11月3日,上海起义;4日,杭州起义;这样,苏州起义的条件成熟了。

其它地方还打打杀杀的动动刀枪流点血牺牲个人的,在苏州就是兵不血刃意思意思装装样子。11月4日深夜11点,开始闹的事,江苏巡抚程德全当即同意起义,并被推为江苏都督,作了一夜准备。第二天一早,苏州城里大街小巷挂满取代清皇朝龙旗的白旗,兵不血刃,民不受惊,苏州光复了。但为了表示“革命必须破坏”,程德全让人用竹竿挑去了巡抚衙门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除旧布新,改为都督府了,说白了就是一个半推半就的水到渠成。

也就在辛亥革命的那一年,美国基督教会创办博习医院所属高级护士职业护士学校,已经设址在此后面,解放后改为了苏州卫生学校。

随着学校的发展,校园不断的扩建,巡抚衙门的建筑就是一个不断被侵占挪用拆毁的命运。时代变迁,惨遭拆毁,也是命运的不二选择,好歹2500年文化浸染的城市和它的市民总有一些顾忌和留念,给点面子,所以一般门面那块还就留了下来。

巡抚衙门原来的规模甚大,还是清朝同治五年,就是1866年重建的。原主体建筑大堂已于1980年被拆毁。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墙体、门窗等损坏严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2005年7月苏州市对巡抚衙门旧址进行保护性抢修,尽可能多地沿用了原有构件,大厅、楼厅、花园、照壁及门梁上的清代彩绘等都修复如初,整体建筑修缮一新,恢复了巡抚衙门的历史原貌。

现存大门为硬山顶,面阔五间23米,进深10米,还有仪门、后堂、后楼等建筑,也还蛮壮观,威仪依旧。旁边还有一个恢复的花园,水池,回廊,亭台楼阁,花木扶疏,恬静怡人,有女孩子们偏于一隅,在自己的古雅校园里安安静静的读书做功课。

苏州文化有相当的一部分就是衙门文化,现在很多成为了校园文化,因此多多少少有些古韵。

但是后果很严重,我原来那条巷子就此不保,L型的这一边给全部拆了给卫生学校,那一边给了铁路司机学校。很难得,我和我的邻居小伙伴们循着少儿时代共同的文艺爱好和各各的联系,维系着传奇般的一伙朋友半个世纪多历久弥坚的友谊,几十年间,来来往往,吃吃喝喝,说说聊聊。

怀旧,有时说起来还就是因为曾经已经失去,故地无法重游。

小编提示:点亮文末的大拇指,给个赞,也是对作者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