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电影诞生地的参观令人嘘唏不已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国产电影发展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了。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拍摄于1905年,是一部无声电影,时长仅有三十分钟。

这部被视为中国电影诞生标志的《定军山》,就是在北京前门的大观楼首映的。
近日,我们慕名来到地处前门大栅栏的大观楼参观。

大观楼的门楼上悬挂着蓝底白字的中国电影诞生地”招牌。

大观楼内部门厅的墙上悬挂着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电影名的照片。

我们仔细辨认着,这是当年名闻全国的美男子王心刚,相继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 、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王丹凤,这可是当年名闻全国的美女。相继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

民国时期的大明星赵丹,据说早年曾拒绝后来权倾一时的蓝苹的追求。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
谢芳,因主演《青春之歌》而闻名,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终生成就奖。

陈强,因饰演电影《白毛女》中的地主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而成为闻名天下的中国第一坏人。获得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经典电影形象大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大观楼门楼的左侧安放着一尊雕像。
近前一看,发现底座上标明:中国电影之父任景泰 1850——1932。

史料记载,清末的北京商界有位名流,沈阳人,名庆泰,字景丰,早年随兄到日本谋生,在一家照相馆打工,学会照相技术。
后回国,于1892年在厂甸开办了京城首家照相馆:丰泰照相馆。
闭关锁国的清末,很多人还不知道照相馆和相片是个什么东西,所以这个洋玩意儿吸引不少人前来赶时髦,市场的欢迎使得任景泰照相馆生意兴隆,规模不断扩大。

赚了钱的任景泰,又相继兼营起中西药房、木器厂、汽水厂等生意,并在前门大栅栏商圈开设了一座大亨轩茶楼。

任景泰因在北京办实业的成就,被慈禧太后授予四品顶戴,为宫内行走。

1905年,任景泰将大亨轩茶楼改为大观楼影戏园,开始放映电影。从此,大观楼成为南城最早的固定放映电影场所之一,同时也是第一座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电影放映所。
电影作为西洋来的新鲜玩意儿,自然招惹的追赶时尚的人们的追捧。

大观楼电影的上座率虽然不错,但是任景泰仍不满足。因为,一方面当时的影片大多是法国电影,片源很不好找;另一方面就是电影设备与拍摄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所以老外将片子卖得很贵,大头的钱都让外国人赚走了。
于是,有设备亦有拍摄技术的任景泰,就琢磨着想拍摄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当时正好逢京剧大师谭鑫培六十大寿,为给“伶界大王”之称的谭先生祝寿,任景泰与谭鑫培商议之后,决定合作拍摄京剧电影《定军山》。
电影《定军山》取材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魏交兵,老将黄忠腰斩夏侯渊、夺取定军山的故事。

电影《定军山》拍摄地点就在丰泰照相馆,导演是任景丰本人,摄影师是其徒弟,也是丰泰的经理刘仲伦。
谭鑫培先生面对摄影镜头,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剧目片段。

据一位丰泰照相馆的学徒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回忆:当年在丰泰照相馆的廊子下有两根大红圆柱,柱子间挂了一块白色布幔,就成了谭老板临时起居的地方。 

老式摄影机是手摇的,外形像个大木头箱子,由于拍出的人物能动,所以被称为“活动箱子”,当时就摆在屋外靠前院的后墙边。
照相技术最好的刘仲伦担任摄影,虽然之前已经练过几天,但真的开拍时刘师傅还是显得有些紧张。

谭鑫培先生扮演的老黄忠配合着锣鼓点儿亮相后,就开始陆续表演《定军山》里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
导演则在旁边喊着:“快摇,快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尺一卷,很快便摇完了,算告一段落。
当时《定军山》的拍摄,还只是对演员表演的原始记录。摄影机始终只是对着全景,摇完一盒才停。

但这毕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影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开山之作。

定军山》拍好后,随即被拿到前门大观楼放映,据说人潮汹涌,一时无两。
接着,电影《定军山》又被拿到西单商场的文明茶园和东安市场的吉祥戏院公开放映,顿时轰动整个北京城。
当时报纸报道:观众争先恐后欣赏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大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场面一点儿都不逊于谭鑫培先生现场演出。

任景泰并不安份,一直在折腾。《定军山》之后,丰泰照相馆又在原地拍摄了谭鑫培的《长坂坡》。

1906年又拍摄了京剧武生俞菊生和朱文英合演的《青石山》中“对刀”一场,俞菊生表演的《艳阳楼》中的一段,许德义表演的《收关胜》中的一段,以及俞振庭表演的《白水滩》、《金钱豹》等戏剧片段。
直到1908年,还拍摄了小麻姑的《杀子报》、《纺棉花》等剧的片段。

1907年,大观楼影戏园改称“大观楼影戏院”。1913年,又更名为“大观楼电影院”,并改造重张,从此成为北京首家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经营的“专业电影院”。
1930年,大观楼率先实行男女同座,这在当时的影院中引起了轰动。

1935年,大观楼设备升级,引进安装了法国百代35毫米有声放映机。1945年再次更新设备,使用了日本的罗拉35毫米固定放映机。
1945年,大观楼开始加演曲艺、话剧、相声等,马三立、赵佩茹、常宝昆、刘宝权、喜彩莲、小蘑菇等知名人物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

解放后,1955年1月,大观楼作为对私营资本主义改造的试点,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大观楼数次修缮改造,相继获得北京市一级影院、二星级影院、3A景区、宣武区文明单位等等多项殊荣。

2002年,胡安指导、夏雨等人主演的、以中国首部“影戏”为主题的电影《西洋镜》在大观楼举办首映式。

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地百年纪念活动’大观楼影院论证会’”召开,中国广电总局、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文化局、宣武区政府领导到会并发言,会上的级领导对大观楼作为中国电影诞生地表示祝贺,并提出建立“中国电影第一厅”。

不过,2018年2月13日,因对禁烟区吸烟行为管理不到位,放映室地面及垃圾箱内发现烟蒂,物品乱堆乱放现象较多,放映室用电设备旁堆放纸箱等易燃物,安全疏散通道堆放杂物且地面不平整等安全隐患问题,北京市旅游委公布了《2017年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复核结果》,作为令人景仰的中国电影诞生地大观楼影城,竟然被取消3A级旅游景区等级资质。

望着中国电影之父任景泰的雕像,联想“中国电影诞生地”被摘牌的不幸,不禁令人嘘唏不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