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疫特稿 | 武汉不哭,武汉加油 | 作者​:杨艳玲​

 大河文学 2020-09-15

武汉不哭,武汉加油
作者:杨艳玲

明明说着武汉不哭,我却难抑眼中的泪水,这些天来,铺天盖地的消息,让我如鲠在喉,蜗居在家的日子,常常看着微信、微博的推送,泪流不止,无法平静。

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感情,缘于1992年,那年他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而我只是在本省就读,自此,心中充满了对武汉这所城市的无限憧憬与向往。其间数次邀我南下,因胆小如鼠,四年我未曾前往,但我一直把那里当做他的第二故乡。

2006年国庆,他们毕业10年同学聚会,在武汉举行,特许拖家带口,于是,我第一次来到那座滨江滨湖的城市,黄鹤楼的恢宏,长江水的浩瀚,户部巷的美味,东湖的步移景换之妙,那些天,我一点点欣赏着它的大气,领略着它的繁华,一下子弥补了我多年的遗憾。

2015年暑假,几家好友结伴自驾,最后一站定在武汉,因为那里有他情同手足的兄弟,于是,再登黄鹤楼,一览长江水,夜宿户部巷,又尝热干面。正逢七夕,我们在江滩边上买花、拍照好不热闹。江水泱泱,渡轮鸣笛,行人悠闲,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这次武汉之行,我们来到以樱花闻名的大学----武汉大学,盘旋而上,珞珈山上,樱花大道旁的老图书馆和樱园,无不展示着这所百年老校的传奇与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2020年新年伊始,武汉这所城市突遇前所未有的疫情,举国上下,全民防控,所有人的内心经历了漠然—-恐慌—-理智—-淡定,冷静后,立马再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国神威。

数以千计的白衣天使们,舍小家为大家,打点行囊,奔赴武汉。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地24小时不分昼夜进行建设,如火如荼。

灾难面前,各路明星大腕,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异国他邦,不分肤色,不论种族,共同支援武汉。

善良的民众,谨慎在家,闭关修行,坐看窗外,昔日人声鼎沸,如今万人空巷。

提起武汉,84岁的钟南山几度哽咽,这些天,这位老人,逆流北上,鞠躬尽瘁,感动世人,实为真正的中国脊梁!

这些天,我一遍遍循环播放由撒贝宁等群星演唱的《武汉伢》,一次次潮湿双眼。

这些天,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奔走在抗疫第一线,为村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每每回来,吃饭的功夫也得赶紧问问武汉的同学们,一切还好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看到所有力量的汇集。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请坚信,我们是一个压不倒的民族!

武汉不哭!武汉加油!你仍是我心中的大江大河大武汉!

冬天已到,春天还会远吗?

黑夜再长,黎明终究会来!

作者简介

杨艳玲,女,河南济源人,现就职于济源市实验中学,业余爱好文学,旅游,曾有文章在晨报发表。

征文启事

征文要求:
1、未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原创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体不限。小说、报告文学2万字以内,散文5000字以内,诗歌50行以内。如有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准确命名后统一打包(邮件主题栏注明“抗疫”征文字样)发至征稿邮箱;
2、严禁高仿、抄袭别人作品,作品内容涉及版权、知识产权问题由作者负责;
3、投稿邮件请留作者真实姓名、电话、详细通信地址等信息。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 "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