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人死后是要以鬼魂的状态进入阴曹地府,接受审判,在阳间行善积德的,就会被轮回给一个好人家,如果是在阳间犯过罪恶的,就要在地狱中受苦赎罪。 那么既然地府有审判的职能,那么自然就有统治者、判官、鬼卒等等,应运而生了十殿阎王,四大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而这些阎王判官,一听名字,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很熟悉吗,都是当年的名臣将相。 历代帝王将相,死后却到阴间任职,名臣名将和地府不可不说的关联。 最早将帝王将相们和阴间挂起联系来的,应该要算是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了,这个著名的文学家、道学家、炼丹大师,曾经谱过中国最早的神仙体系《真灵位业图》,他将神仙们分为七等,而第七等的就是掌管冥界地府的众神们了。 第七等是以酆都北阴大帝为主神。酆都也就是传说中的地狱,故该图谱称酆都北阴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 排列在这位令人肃然恐怖的地狱之主两边的你却会赫然发现是历史著名的帝王将相,比如左边是秦始皇、周文王、魏武帝、汉高祖、吴季札、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汉光武,谢幻舆、杜预、李广、何晏、殷浩、刘备、韩遂、孙策、徐庶等50多位名臣帝王。 右边站立的则是王敖、陶侃、蔡谟、马融、郗鉴、公孙度、王放、蒋济、赵简子等60多位。这些列在左右的历史人物不仅统领属下仙官,还掌管万千鬼兵。 这些名臣名将生前叱咤风云,掌握生杀予夺的权力,死后也能掌管阴间鬼卒,断人死后善恶。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十殿阎王,这里面也有我们一位熟知的名臣。十殿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这十位阎王中排名第五的名叫阎罗王,也就是我们平时称呼的“阎王”、“阎王爷”。而这位阎王爷是谁呢?他就是包拯。 包拯是北宋名臣,曾任过监察御史、枢密副使,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为人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所以世称“包青天”。 在宋朝当时,汴梁就盛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宋史》里面也讲道:“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有的人认为他“日断人间,夜判阴间”,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人死后,灵魂到阴间接受包拯的审判,如果确实是受人陷害,包拯会把他放回阳间活命;如果的确有罪,则被送入地狱受罚。还有人说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 所以后来的元明清杂剧、戏曲里面多有包拯阴间审案的情节,小说《三侠五义》里面也有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因为包拯的法度森严,刚正不阿,是民间人们理想中最佳的阎罗王人选。 而关于阎罗王的人选,除了包拯以外,还有其他几位名臣名将也当过阎罗王,他们是隋代名将韩擒虎、宋代名臣寇准、范仲淹,他们的统一特点都是刚正不阿、清廉奉公。 说道判官,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罚恶司、察查司、阴律司。其中罚恶司就是我们民间的捉鬼能手钟馗,察查司则名叫陆之道,陆之道的名字大家或许不熟悉,但是赏善司的名字那就如雷贯耳了。 赏善司是唐代的名臣、诤臣魏征,直言谏诤出名,他死后成了判官,手拿善薄身穿绿袍,生前行善之鬼,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寡给予嘉奖,在六道轮回中或成达官贵人,或成猪马牛羊。 他不仅判地府的小鬼,他还审判过龙王,西游记中的泾河龙王因为擅改下雨的时辰点数,触犯了天条,就是被魏征在梦中审判斩杀。 阴律司判官虽然在阳间的时候名声不显,但是死后成为了著名的崔判官,为四大判官之首,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官员崔珏。官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传说中他有崔珏断虎的名案,死后成为判官,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秦始皇死的时候陪葬了那么多兵马俑,希望死后也能过帝王般的生活,等于是死了也带着千军万马来到阴间,不知道他还能不能横着走,酆都北阴大帝遇到他能不能礼遇三分。 继续阅读(剩余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