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

 北京绿维文旅 2020-09-15


一、项目背景

大众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发展战略在国家经济战略中也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以其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各种民俗遗存和民俗活动,不但能使旅游者达到审美、休闲、娱乐、求知等目的,在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满足,而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013 年,贵州省围绕构建“六大体系”着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重点推进“5100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打造100个旅游景区,主要是想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以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榕江县政府为了融入全省的旅游发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三宝侗寨区域,加快榕江县的旅游发展,融入黔东南的旅游大环境中,特委托绿维文旅编制三宝侗寨侗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本规划所在地位于榕江县城古州镇北端,是榕江城北新区生态居住、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区,主要涵盖了三宝侗寨的村寨建成区及部分农林用地,共涉及九个村寨,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14.15公顷。

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四步曲

   三宝侗寨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是一个以大规模侗族村寨为基础,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魂魄,以人文建筑为特色,以民俗文化为体验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未来将要打造成“黎从榕侗族文化展示的形象门户区”。项目的整体开发,绿维文旅归纳为四步曲。

(一)梳理文化,摸清家底

榕江三宝侗寨是全国侗族地区人口最多、最密集,历史文化最悠久的侗寨寨群。自古就有天下第一侗寨”、“中国侗族瓜果鱼米之乡”、“中国侗族民间故事王国”的美称,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搜集、与当地居民座谈等多种途径,绿维文旅首先对三宝侗寨区域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

(二)提炼核心,塑造灵魂

通过对榕江侗文化的系统梳理发现,“萨”文化是整个侗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萨”是侗族地区侗族的祖先,是侗族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尊敬者和崇拜者。“萨”文化包括了侗族宗教信仰的一切现象和关系,同时侗家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围绕对“萨”的崇拜来展开,衍生出了一系列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形成了人们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诚实善良等品质。可以说侗族的鼓楼文化、歌舞文化等基本上都是源自萨文化。所以“萨”文化可以作为榕江三宝核心文化的统领,成为项目地的旅游名片。

(三)布局空间,架构体系

通过对项目地的文化梳理、民族村寨建筑肌理梳理,本案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的规划格局。

以造型独特的“鼓楼”形成整个侗寨片区的秩序焦点,起到“聚焦、聚集”的作用;

以民族色彩浓厚的风雨桥,巧妙的完成村寨之间以及村寨与外界的过渡与交流,形成视觉的冲击力,延续了景观的流畅性,保持了景观的连续性;

成片成团的民宅建筑,使其成为浑然一体的背景“面”,点、线、面协调融合,与青山、绿水共同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景观群体。既体现了自然的乡土气息,又突出了厚重的民族文化氛围,创造了景观的艺术魅力。

(四)设计产品,展现创意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类型主要有生态民俗文化景观实体的开发、参与性生态民俗活动的开发和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1、   生态民俗文化景观产品开发

 

(1)入口形象大门

以侗族特有建筑风雨桥,嫁接侗族乐器牛腿琴、琵琶,打造旅游形象大门,形成景区的第一视觉通廊。

2)原生态村寨

古人倡导“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三宝侗寨在其发展繁衍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依山水而生的生态人居环境。

在本案中,绿维文旅以造型独特、功能独特、寓意丰富,极具视觉效果的鼓楼作为其秩序的焦点。“聚合、向心”的鼓楼空间结构,呈现了侗族村寨独有的向心性景观,形式自由的民居空间和水空间,形成了层次丰富的村寨内部空间景观。

3)标志性建筑景观

通过新建或修复区域重要建筑,以及良好的生态景观,营造原生态侗寨居住环境,为游客提供感官上的文化享受。此外,绿维文旅将现有的石板桥改造为侗族特有的风雨桥,一则恢复了侗寨原有的一些结构,二则打造了一个游客观光平台,三则实现了村寨与村寨、村寨与景区之间的过渡与交流。

4)浓缩型人造景观:实体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移植的方式,营造个性鲜明的主题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感染游客。在本案策划中,绿维文旅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特色,设计了侗族十坊,主要采取前店后坊的模式将侗族的精致手工艺、特色美食展现给游客。对于游客来说,不仅是买东西,而是开放式的了解、创作的全过程,给游客带来深刻的体验感。

5)主题商业街区这类旅游产品强调生态民俗的文化氛围、景观实体与旅游餐饮、购物等活动的结合,以旅游商业街区为表象,渗透着浓郁的生态民俗文化审美需求。

绿维文旅在本案主题商街的设计中,强调街巷与建筑群、建筑组团与周边的水体、山体融为一体,形成了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收放自如、富有空间节奏感的带状开发空间。

(2)参与性生态民俗产品开发

参与性生态民俗活动以生态民俗行为文化为核心,游客可介入其中,亲身体验生态民俗文化传递给他们的精神愉悦。

侗族节庆:通过展现原汁原味的节庆活动,使游客身心愉悦的同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和文化差异感。绿维文旅在景区的入口处策划了三宝广场,每天上午表演拦路歌,向广大游客展示侗族人们的热情迎客方式,既能展现侗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又能让游客亲临其中感受其浓浓的文化氛围。

侗族长桌宴: “长桌宴”是中国侗族地区备设待客的宴席,是侗族人民尊重客人和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因此,绿维文旅在本案中,策划了一个长桌宴餐厅,让游客亲身体验侗族习俗的深厚魅力。

行歌坐月:行歌坐月是三宝侗族特有的一种恋爱方式,每到节日或者有大型庆祝活动举行时,青年男女都会聚到一起唱歌,唱歌的过程中,男女青年之间要是产生爱慕之心,就会互送定情信物……,这类民间文艺,具有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资源独特的特点。绿维文旅在本案中,策划了娘美文化园、侗族大院,再现三宝侗寨的行歌坐月、侗族大歌、琵琶歌、捶布等场景化,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让游客以体验式的方式了解侗族青年男女恋爱生活,以及侗族生活习俗、节庆等民俗风情。

珠郎娘美:榕江三宝的地方戏曲侗戏《珠郎娘美》是第一批被收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真实故事。绿维文旅在本案中,策划了娘美剧院,充分利用三宝侗寨珠郎娘美的爱情传说,通过大型实景演艺的方式,故事情景化的展现了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台设计以山体和寨蒿河为背景,通过灯光投影到两侧的山体上,使观众能欣赏到与舞台演艺相对应的场景图,如三宝地区的万亩大坝,侗族人民的节庆场景等。情景式的参与体验活动,让部分或者旅游者全部参与其中亲身演绎。

三、项目总结

本项目于2014年12月份已经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依托民族文化打造旅游精品,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突出“文化风韵、民族风格、生态特色”,打响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品牌,顺应时代潮流,势在必行,也为今后的项目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