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带状疱疹,一张方子“洗掉”!经典医案,大涨中医威风

 秦之过也 2020-09-15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说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作为中医人,我对中医有坚定的信仰。

我始终认为,虽然中医有一些天然的、固有的缺陷 。但是,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善用其长处,它依然是为民造福的利器。甚至在某些方面,它也会强于西医。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经典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是巴蜀名医陈师。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去具体谈他的名字了。

有一次,陈师接待一个女患者,87岁高龄了,患有带状疱疹。

患病多久了?一年了。

一年来啊,她这个带状疱疹是反复发作,几乎没停过。西医疗法,抗病毒、干扰素、止痛等等方法都用上了,不好使。

无奈之下,她来求中医。老太太的心愿就是,只要能不疼,就行。如果一直这么疼下去,她是多一分钟也不想活了。

刻诊,见右侧胁肋和后背部位有水泡,簇集。局部有红斑和色素沉积。疼痛十分剧烈,而且呈刺痛感。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大便干,食欲差。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正气不足,而且邪毒盘踞肌肤达到一年,可谓根深蒂固,所以用内清外散之法,两相配合。

想到这里,陈师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龙胆草15克,焦栀子30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车前草30克,泽泻30克,木通15克,生地黄30克,当归15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细辛3克,薄荷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结果,2剂之后,患者痛减,5剂之后,疱疹结痂。再服4剂,诸证悉平。

这里头怎么一回事呢?说起来,是真挺让中医人提气的。

其实,你翻开任何一本中医皮肤病学的教科书,你都会发现,关于这带状疱疹,基本上中医第一个想到的内服方药,就是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是《医方集解》里头的配伍,原方组成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它的作用,就是清热利湿、养阴血。其中,龙胆草清湿热,黄芩和栀子清热燥湿,泽泻、车前和木通利水,使得热邪有路可退,生地和当归养阴血,防止清利湿热之品伤阴。柴胡配黄芩疏肝利胆。

上文中这个老太太,舌红苔黄腻,脉象数,这显然是有湿热的表现。大便干结,是因为湿热之邪耗伤阴津,影响了津液的输布。食欲不振,是因为湿热困阻中焦,令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中医讲,湿热邪毒蕴积皮肤,就是带状疱疹的来由。所以清热利湿,是必由之路了。正因如此,医案里头的配伍,你仔细看,就有龙胆泻肝汤的影子,把这个湿热之邪洗一洗。

不过,在这个基础上,陈师又用了另外的一套办法。这套办法,就是外散邪毒。你看,医案里剩下的几味药,赤芍、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薄荷,这是不是川芎茶调散的意思啊?川芎茶调散,是疏风止痛的。你看这里头,是不是有很多疏散的、解表的、祛风除湿的药?它们的药性,都是往外走的。这就是说,把蕴积在皮肤里的湿热浊毒给引出来、放出来,达成引邪外出的效果。这样一来,在里头清热利湿,在外头引邪外出,这样就起到了不一般的效果。

当然,这也都是基于中医思维的解读。不懂中医思维,恐怕就看不懂我说的话。

总而言之吧,通过这样一番努力,患者的顽疾得愈。这再次体现了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优势。这是一般西医西药很难做到的。

我把这个经验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时下,受待带状疱疹困扰的人不多。但是,这个病毒就潜伏在我们体内。以后,我们的免疫力下降,它就可能冒出来。再加上这病的痛感太难以忍受,所以这个事儿很多人都害怕。我把这个写出来,就是给大家信心。别看这病折磨人,很可怕,但是中医治疗它有办法。我以前介绍过,用王不留行,用海金沙来调治带状疱疹,也都是让大家多知道一些,中医应对此法的思路。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