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葡萄酒

 香甜夹心 2020-09-15

那天去参加一个酒会,虽然我很是馋酒,但因为胃的原因,只能喝茶。

其实品酒我也不是很懂,洋酒这个系统跟我中华酒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其实跟黄种人群中传统发展起来的酒类都是不一样的,接触的不多,自然就不敢胡说。

我们知道,从人种学上来说,白种人和黄种人在基因上有某些地方会不一样,这种不同造成了对味觉接受程度的差异。实际上白种人更倾向于喜欢酸,涩一类的口感,你看他们餐饮中比较常用的调料,什么柠檬汁,番茄酱,橄榄,都是非酸即涩,所以他们认识中的好酒,就会偏重于酸涩的口感。

这种口感压根就不是咱们黄种人能接受的味道好不好!

另一方面来说,虽然红酒白酒也有单独品鉴的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佐餐酒,所以在对葡萄酒的评论中,一般都会有适合搭配肉类啊,鱼类啊这么一句话。而作为佐餐酒,那它的作用就应该是拿来烘托食物,让两者相加之后的味觉发生微妙变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我看来,这酒只要是在相当于地区餐酒水准及以上,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和坏,只有跟食物搭配的合不合适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洋酒系统里将佐餐酒和休闲酒区分开来的原因,佐餐酒对味蕾的影响比较大,能同食物产生反应,而休闲酒如伏特加,白兰地,马天尼之类则味觉上没有明显刺激,更多的在醇厚感和入喉感以及后劲上做文章,更讲究身体对酒精的反应。

我们传统上对酒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在我们看来带酒精的饮品就是拿来搭配菜吃的,什么龙舌兰杜松子甚至啤酒预调酒,无一不可佐餐。而且我们喝酒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那股子醉意,对酒的要求只是上口好,然后就是后劲足。从称呼上就能看出差别来,他们是佐餐酒,重点是餐,而我们是下酒菜,重点在酒。他们的餐太难吃所以要酒来佐,我们的酒有点呛人只能靠菜来下。大吃货国是不是又一次站在了烹饪界的巅峰?

如我开头说的,干红干白类葡萄酒的口味,其实并非我们黄种人所喜,反倒是甜葡萄酒和半甜葡萄酒更受欢迎些,所以才会有早年兑雪碧之类的事发生。其实对于口感的追求,大家都有自己的喜好,没必要人云亦云,听那些品酒师去扯什么奎宁,什么果香,然后再努力去体会,还不如开瓶二锅头来得舒服。再说了,我等平常人家,对葡萄酒的接触也是少之又少,那么点有限的经验,哪有能力去分辨这个么是矿物味,那个么是蘑菇味,到底什么味道适合配什么食物。不像欧美人,每餐必喝,酒庄遍地,从小熏陶着,若是有心,自然对葡萄酒的认识很容易提高。

任何一种评价,我觉着都要以充分的经验来作为基础。就好像一塌刮子就见过老娘和老婆两个女人,哪有资格去评判啥叫骚媚入骨,啥叫冷艳如霜,啥叫艳冠群芳,啥又叫人间尤物。

所以啊,我们对于葡萄酒,随便喝喝就好,什么杯子啊醒酒啊步骤啊都不需要太严谨,反正你也吃不出太大差别来,重点还是要看对不对自己口味。至于宣传上和品酒师怎么说,那只是为了卖个好价,没必要太当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