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吃肥肠

 香甜夹心 2020-09-15

去饭馆子,但凡有猪大肠的菜,都叫肥肠。可实际上呢?可怜见都是皱巴巴薄兮兮的样子,夹起来像层纸,吃到嘴里像层橡胶,哪有肥肠那种厚实肥腴的满足?

好些年前,在蠡口那边有个专做肥肠的店叫肥肠王,将肥肠玩出十几二十种花样来,椒盐的麻辣的酸菜的和着猪脑子一起烧的,其实就是同一种肥肠煮到火候之后最后来个不同的再加工,但不同的风味只流于表面,毕竟不够时间去潜移默化,那味道也是只能吃一次的满足好奇罢了。

常熟人有句俗话,叫春肝夏肥秋肠䑋,意思秋天是最适合吃猪肠子的日子。将肠子叫成“肠䑋”,我觉得应该是“肠脏”的意思,但这个“脏”的音却带着点舌头往后卷,更像“让”。别的内脏譬如肝啊心啊,进了菜场不会叫“肝脏”,“心脏”,只有肠子会这么称呼,是不是代表着在餐桌上,也是有不同的档次?

总觉得大肠不太上台面,家里吃或者都是熟人,那自然吃啥都不要紧,可要是正儿八经的宴客,似乎就很少有这道菜了。或者到了山东作为鲁菜的代表作之一,九转肥肠还能撑个场面,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地方特色的展示吧,毕竟还是不如葱烧海参来得尊贵。

还是有很多人不吃肠子的,虽然爱吃的人就爱到癫狂。因为肠子的过道里,走的是一些我们吃饭时候不想提及的东西,那是不是证明不爱吃肠子的人都是联想比较丰富的人?当然也有处理不干净了招人恶心的,我单位的食堂就有过这情况。那时候还能自己杀猪,杀完当天猪血汤是必有的,然后慢慢的,猪肝啊,猪头肉啊,口条啊,肺心啊,肥肠啊就逐样逐样的出现在每天的食堂菜单上,有个人买了肥肠吃得正欢,突然觉着嘴里不对,拌了几下吐出来一看,原来是一粒秕谷。

养过猪的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当时就把碗往卖饭的窗口里直丢进去,一口嚼的半烂的大肠混着米饭和唾沫喷了食堂员工一脸。

当时拉着食堂负责人就要上厕所:你给我吃屎?我倒要看看谁给谁吃屎!

洗大肠要细心,一方面要用面粉来揉搓,靠面粉的粘性将里边的脏东西都处理干净,另一方面还要用可口可乐来去除它的异味。可乐这事也是电视里看来的法子,啥原理不是很明白,但确实有效。

但处理的时候,确实是满屋子的恶臭,难怪有人不喜欢自己弄宁可去买半成品回来再加工。可我觉得一方面那些半成品就像我开头说的,油脂去的太尽,吃起来口感太差。另一方面么,万一他们没处理干净吃到秕谷怎么办?

所以还是自己弄最称心,也最放心。万一发生秕谷事件,也怨不得别人,只好自己吃进。家里厨房分工,负责清洗的那个还能事先提条件:“你给不给我买爱马仕?你要不买我可留点啥在里头,让你尝尝爆浆猪大肠是啥味道!”

这就叫“以屎相逼”!

那位也不含糊:“不买不买就不买,我跟你讲,今天这头猪有点拉稀,你做出来那得是灌汤肥肠!”

这叫“嗜屎如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