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投女神张璐:其实我在硅谷也被歧视过

 yanzs 2020-09-16

今天的《性别经济学》不写经济学文章,直接对话一位优秀女性,听她的故事。

别人眼中的张璐,是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达沃斯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硅谷Fusion Fund 风险基金创始合伙人。

她管理着上亿美元资本,是成功投资了马斯克的SpaceX等项目的商业奇才。

我眼中的张璐,是个从来都闲不下来的妙人儿。

她既能自己提着工具箱修钢琴,也能享受格莱美红毯和奥斯卡晚宴,今年甚至还准备新装修一次房子,还要再做一个基金。

她觉得:“现在的生活节奏太正常了,每天都可以按时三餐,周末还有时间看点儿综艺。我就是觉得日子太舒服了,不能这么浪费时间呀。

我就从这里开始记录我们的对话(以下为对话节选)。


01

属于30 女性的夏天



刘倩(以下简称LQ):你最近在看什么呢?

张璐(以下简称ZL): 最近我刚看了我妈推荐的《三十而已》,演员演的不错。虽然价值观挺狗血的,但这里面对女性自我精神的描绘,自我意识和独立自强比以前好很多了。

而且编剧没有试图把三个女生描绘成完美的没有问题的人。她们也有问题有挣扎,但最后选择的还是依靠自己、发现自我,我觉得这个主题很好。

LQ: 我这段时间在追《乘⻛破浪的姐姐们》,你喜欢里面的谁呢?

ZL: 我喜欢阿朵和张雨绮。阿朵是那种活得非常清楚、成熟有⻛情又有才华的女性,她很独立,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张雨绮的话,真的很美呀!而且有大女人的自信和气势。

△ 张雨绮 |图片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剧照

LQ: 你是什么路线的呢?

ZL: 我可能女性特质不是特别明显吧,所以就特别喜欢和自己相反的,比如阿朵和张雨绮那样的,不仅自信,而且举手投足都是⻛情,也有可爱一面和娇媚的一面。你呢,你比较喜欢谁?

LQ: 好几个都觉得蛮有意思的,比如伊能静和李斯丹妮。

节目开始很想强调女人的霸气和独立,动不动大家穿黑色衣服,好像只有黑色才是power(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但伊能静呢,她最开始穿了一身黑白蕾丝,打扮得像小公主。就是那种老娘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我就是要当公主。

△ 伊能静 |图片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而且李斯丹妮有一期和宁静PK不是吗,一点都不怵她,这点特别酷。就是你有能力,然后撒娇的时候该软的软,同时遇强则强,这个特别好。

飒也可以,魅也可以,娇柔也可以。独立自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我想干嘛就干嘛。

△ 李斯丹妮 |图片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ZL:对,其实有时社会对职业女性的定义是要有power,必须展示出一些男性特质,才能去做领导人,但其实并不是。

就像你讲的,老娘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不被别人定义,这个就很有力量。



02

女性特质碰撞硅谷文化

 

LQ: 记得你之前在联合国妇女署的采访中提到,科技可以促进女性赋权和性别平等。技术创新可以绕过生理能力,从而赋予参与者更大能力。因为当身体生理上的差异被消除后,剩下的就是人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但你也提到了,很多女性不愿意甚至不敢做CEO,你当时说:“当CEO是OK的,女性并不一定总要被别人喜欢。”
  
ZL:对,不仅是中国女性,我周围的美国白人女性也有同感。女性从小有个核心的教育概念——you are likable(你要招人喜欢)。

△ 美国经典动画片《辛普森一家》

图片来源 Giphy.com

但是你想,作为公司的最终决策者,CEO大部分时间做的都是非常难的决策,必然会受到更多人的尊敬、爱戴,甚至是敬畏。

我有个女高管朋友,董事会想让她做CEO,她说我才不去被人当成bitch(厉害婆娘),那么bossy(大老板架子),这种想法其实跟从小我们被灌输的概念也有关——支持别人,好好奉献。女性可能从小被教育得奉献感会强一点,所以她觉得做支持性的2号人物会更舒服。

△“不是老娘架子大。我就是老板。” 

图片来源 Giphy.com


可是真的要进行系统性变化,与其成为打破规则的人不如变成制定规则的人,那就必须做一把手。

信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大部分女性只有非常大把握的时候才愿意做,因此她们做事情相对更加稳妥。比如,投行或者私募基金里有一些很棒的负责人也是女性,她们对风险的把控更稳健,不容易冒很大风险。

这有两面性,一方面女性可能觉得事情有风险就会再等一等,自己再储备一下。相对应的就是对还没特别有把握的事情,缺少信心,那风险意识就更强。
 
LQ: 有的公司女的是COO,男的是CEO,你觉得是男的更擅长策略规划,女的更擅长执行和运营吗?

ZL: 绝对不是。跟性别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每个个体的不同。有些人更有远⻅,有些人更看重细节。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我们基金里我实际上不是特别organized(有条理)的,所以我招的一个男的运营合伙人,日常在打理很多细节,小到比如法律文件来了我签完字,他就会去非常好的归档具体运作等等。

而我,更多的是这个⻓期方向的设立。我也不是个例,很多时候就是看每个人的特点和性格。
这跟性别没关系,我们挑选创始人也是既要有远⻅还要有运营能力的,男性女性都有很多。

这不是投资圈,更多是硅谷的文化。整个硅谷还是有一定的歧视和偏⻅,但相比之下它不管你的背景、性别或种族,都会给你机会去探索很多事情,everyone could be everything(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

其实我在硅谷也被歧视过,只要有人的地方永远都存在歧视。

我当年做企业的时候才21岁,第一年来美国,正在读书,还是女性,还是在做医疗器械。

当时,医疗领域里面全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白人男性。所以人家一看到你,和以前⻅过的公司或者创始人都不一样,必然会有偏⻅甚至怀疑。

投资者当时⻅了我很惊讶,直接就问:“你多大?怎么还是个女的? 你才21岁,我在这个行业都呆了20多年了,我为什么要听你讲?”

△ 图片来源:Giphy.com

我当时被歧视的很严重,但你不能要求大家思想开明就完全没有歧视。

硅谷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使刚开始对你有偏⻅怀疑,当事实证明他们对我低估和预判错了,这边大部分人愿意⻢上自省、改变,反过来想跟你合作。其中有个当时对我很尖刻的人,后来成了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并不像美国东海岸有些地方,我听朋友在哈佛那边读书,实际上entitlement(习惯了觉得应有的权利和状态)太重了,哪怕说已经证明这些人低估她了,但对方还是不愿意给她机会。


03

一个坚定又柔软的女孩儿



LQ:你说当年高考考砸了,是考砸了还去了北大是吗?

ZL:没有啊,我考砸了去的天大,我去北大还考砸了那一定会有人骂我的,哈哈哈。

我本来想读北大数学,因为从小数学特别好。考砸了以后就看专业,我觉得材料学的东⻄比较多,涉猎比较广,数理化啊机械设计的都要学。现在回头看其实对我帮助挺大的,因为无论我现在看哪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核心其实跟材料都挺相关。

LQ: 这个太励志了,对20 的小妹妹们,即便没能考上北大清华,一样也能做超级酷的女性。

再说起来,你的生活周围都是7:1的男女比例,而且你很漂亮,但是你说觉得自己没有女性特质?


ZL: 是性格层面上。但严格来讲也有一点性别歧视,就是我身上可能没有比如我很喜欢张雨绮身上的这种媚和娇。

确实从小性格我相对比较硬比较直接,虽然这是性格的一个偏向,不过我从小到大都觉得OK,就是我什么事都要当那个领头羊。我也不在乎是否aggressive(激进),或者别人觉得特别bossy(老板架子)。

我没有担心是否别人喜欢我,因为我已经知道自己性格不讨喜了;反正已经不讨喜了,我也不强求别人喜欢我,我就要是做决策的那个人。
 
LQ:你从小就不在乎讨喜这件事儿吗? 从来都没试着让大家喜欢你?

ZL:一定试过啊,但后来发现,做自己比招人喜欢更重要。其实,在特定教育背景下,独行特立的人一定是站在招人喜欢的对立面的。
但这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我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才学会接受了自己的性格。

我从小就不是那种会有一大堆朋友,但每个阶段都会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是真的好到可以过命的朋友,不是那种泛泛之交,因为我不太会取悦别人。

我周围也有人缘特别好的朋友,有那种天生就很温暖的能量。有时候咱们聚会的时候,我就觉得可能没那么容易融入大家,但也没关系。

慢慢我也接受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总不能改变自己到某种程度都失去自我了。不有一句话吗? Born to stand out, Why fit in?(生而不同,敢于不同)哈哈哈。

LQ:哈哈哈哈,拿这么强烈的(好)标签给自己 

ZL:不是,就是你要给自己一些好的自我鼓励。其实你说羡慕不羡慕,一定是羡慕的。就真的是羡慕一些人到一个范围内,很快和周围人打成一片。非常招人喜欢的性格,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我现在其实有时候也会掩饰,还是得找一个平衡。


04

性别平等对男性的福利



LQ:性别平等对男性也好吗?
 
ZL:也好。比如前段时间RBG(美国著名的最高法院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的电影,她出名曾打过一个男性平权官司。当事人是位鳏夫,想申领单亲家庭保障金来保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但当时的规定是只有单亲女性才能领取。

△《RBG》电影截图| 图片来源:豆瓣

包括现在大家讨论女性工作生活平衡,欧美现在家庭妇男越来越多,这些人也承担很大的社会压力,而这些压力就是性别不平等所导致的,只是这些人可能没有高调的为自己发声。

所以说性别平等的结果,你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职业,我评价是你有没有做贡献,是不是你喜欢做,而不是你是男的或是女的,该不该做。

LQ:你怎么看科技创新、多元化和性别平等?

ZL:多样化不一定是性别或者种族相关,其实是认知的多样化。像我们团队有男有女,有中⻄部出生的,有拉丁裔,有法国人在英国读书在新加坡⻓大的,各种背景所带来的认知多样化是最好的。
 
从去年开始很多硅谷的VC意识到这一点,要多元化促进企业创新。没有多样化就会丢掉很多机会看不到。而且女性创业者的能量现在越来越大,这波科技创新更多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创新。技术好就是好,不是你讲得更好。

以前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会看谁故事讲得更好,谁能撬动的资源更多。而现在的技术创新,是真的对女性非常有利。

△This is L.Inc 女性卫生用品公司的创始人Talia Frenkel(左一)
图片来源 Y Combinator
另外,很多创新驱动来自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生物工程,医疗等,正好这些领域近两年女性的成长非常快速。

比如斯坦福今年研究生院男女比例基本上1:1,斯坦福院长层级里有将近小一半都是女性了。这些都是很好的上升趋势,而且也是很重要的事实数字。

△ US.News 2020年斯坦福大学男女比例图

我特别不喜欢人家说多样化只是为了影响力和社会责任,现实情况就是——多样化不但能让我们现实地赚更多的钱、有更好的投资回报、有更好的商业表现,而且对公司来讲就是股票会更高。那你为什么不做呢!?


我想不出来比上面更好的结尾了。不过我还是又问了一个问题。“将来你有孩子的话,会希望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我希望我的小孩从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希望我的基因可以传下去,哈哈。

一来希望我们可以努力让下一代的环境里这种不平等少一些。

二来我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做。永远不要接受别人说你不。”

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Never take no as an answer。

送给所有在看这篇文章的乘风破浪的你!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