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症性肠病“达标治疗”: 能否更进一步达到“疾病清除”(下)

 zjshzq 2020-09-16

Dr.X陪您读的第718文章


炎症性肠病“达标治疗”: 能否更进一步达到“疾病清除”?




文献来源: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Aug 18:1-11.




特别声明: 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
观点与综述: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进展性疾病特征,从长远来看会导致肠道损伤。

目前已知,表面的临床症状不能可靠反映潜在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反,可衡量的客观指标应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

传统的治疗理念主要将症状控制/改善作为治疗目标,但是即使在症状缓解后仍然会潜在的(亚临床)炎症活动进而导致肠道损伤,因此需要更强有力的治疗目标。

在IBD疾病领域,“达标治疗”(T2T)的原则是通过尽早控制疾病的活动,来降低肠道功能障碍、限制疾病进展并改善长期预后。

因此,建议根据客观疾病改善指标,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直到达到特定治疗目标为止。对疾病活动的严格控制,是做出正确治疗决定的关键。

最近,有学者提出了UC“疾病清除”的概念。疾病清除定义为:症状缓解+内镜黏膜愈合(MH)+组织学愈合(HH)。

本文旨在对IBD“达标治疗”的最近证据进行综述,比较“达标治疗”和更严格的疾病管理方案(如疾病清除),讨论在常规临床实践中采用这种治疗策略的局限性和优势。

点击回看:

接上文......

一、溃疡性结肠炎“达标治疗”

当前的临床建议表明,内镜愈合与症状缓解一起,被认为是UC的主要治疗目标,同时包括生活质量恢复。

UC的核心症状包括解决直肠出血和腹泻,内镜愈合是指Mayo内镜评分0或1分(这与内镜下没有黏膜脆性、糜烂和溃疡相吻合)。

即使是达到内镜愈合的标准,不同患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目前已证实,Mayo内镜评分0分可能是更好的内镜愈合目标,比Mayo评分1分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结果。

荟萃分析的结果,也支持内镜愈合作为UC的治疗目标。有研究显示在治疗后首次内镜随访中达到内镜愈合的患者,保持长期临床缓解、内镜愈合、避免手术和无激素缓解的可能性显著更高。

迄今为止,内镜愈合是证据最充分的UC治疗目标。组织学愈合和影像学愈合,尚未达到如此的证据级别。

重要的是,仍在为每个其他拟议目标开发类似可靠证据的过程,没有用于HH的荟萃分析或UC或CD中的横截面成像。

传统治疗(巯嘌呤、5-ASA)和生物制剂,都有诱导UC症状缓解和内镜愈合的证据。

对于轻中度UC患者,之前一项荟萃分析显示,5-ASA(氨基水杨酸)可使约50%的患者获得内镜愈合,不同类型的5-ASA制剂之间无显著差异,5-ASA联合治疗比单独口服或局部用药更有效。

对于中重度UC患者,最近一项荟萃分析/系统评价显示,英夫利西单抗单药或联合硫唑嘌呤,可以有效地诱导内镜愈合。

有研究表明,对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但抗-TNF无应答/失应答患者,适合转换不同类别的生物制剂;对于药物谷浓度低的患者,优化治疗或转换其它同类药物是合理的。

此外,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肠道选择性(Gut-selective)维得利珠单抗诱导和维持UC内镜愈合率很高。

此外,托法替布也发布了UC的内镜愈合数据,愈合率与药物剂量存在相关性。

总体而言,荟萃分析数据显示(特别诱导中重度UC患者内镜愈合),维得利珠单抗(VDZ)和英夫利西单抗(IFX)是最有效的一线治疗,其次是托法替布。

迄今为止,UC“达标治疗”中影像学特征,但由于影像学技术的非侵入性优势,有学者提出应考虑影像学缓解作为UC治疗目标,但关于“影像学缓解”的定义和对预后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

最后,诸如粪钙卫蛋白(FC)和CRP之类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检测活动性结肠炎症和预测药物失效方面具有高度敏感性。

有研究提示,50 μg/g的粪钙卫蛋白临界值是预测UC患者内镜疾病活动的最佳选择。

目前尚不确定,生物标志物正常对UC手术和并发症的确切影响,因此尚未被纳入治疗目标。

二、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清除”

尽管在不同的研究中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微观黏膜正常,没有炎症浸润和隐窝变形,通常代表了UC中的组织学愈合。

有研究显示,内镜检查结果通常会低估黏膜微观炎症病变。在内镜下愈合的结肠黏膜组织样本中,有>50%存在微观炎症疾病活动。

之前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评估了UC患者组织学缓解与长期病程的关系,结果显示达到组织学缓解的患者,随访1年时有87%处于临床缓解期,显著高于没有组织学缓解的患者(P=0.00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UC治疗方案都可能实现“疾病清除”(组织学缓解)。

一项阿达木单抗治疗UC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将组织学愈合(GS评分≤3.0)作为主要疗效终点,结果显示第52周时,有31%患者同时达到了内镜愈合和组织学愈合,实现了“疾病清除”。

最近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英夫利西单抗维持治疗中重度UC患者的结果,显示获得组织学愈合的最佳英夫利西单抗药物浓度为10.5 lg/mL,证实了组织学愈合需要更高的药物浓度。

三、溃疡性结肠炎达标治疗:真实临床实践

如CD一样,应依据主观症状、客观内镜表现和炎症标志物,来制定UC的治疗决策,直至达到治疗目标。

来自荷兰消化专科医生的调研结果显示,45%的医师认为深层缓解(症状、炎症标志物和内镜缓解)是UC的主要治疗目标。

关于UC内镜缓解的标准,52%的医生同意使用Mayo评分,而40%医生认为内镜下“宏观黏膜正常”使黏膜愈合。

大约22%的医生认为,组织学愈合仅适用于作为UC的治疗目标,而不是CD。

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证据支持组织学愈合作为UC治疗目标,但似乎在日常实践中并未广泛采用组织学评分进行评价。

最近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消化病理专科医生在使用不同组织学评分时一致性较高,但普通病理医生和消化专科病理医生之间的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项临床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临床缓解还是疾病活动方面,医生在转变治疗方案之前通常不要求进行内镜检查。大多数临床医生主要依靠CRP,作为治疗决策的依据。

与“达标治疗”指南不同的是,对于什么时UC “最佳治疗目标”,51%受访医生表示是组织学愈合,33%和12%分别表示是内镜缓解和临床缓解。

四、专家意见

这篇综述阐明了IBD治疗目标有可能发展为“疾病清除”。

疾病清除(无论是CD还是UC)意味着不仅仅达到组织学缓解,而且包括之前提到的所有缓解,扩大了“达标治疗”的范畴。 

总而言之,在IBD“达标治疗”时代,核心症状缓解和内镜检查相结合的“深层缓解”,确定了主要治疗目标。组织学愈合和生物标志物正常,是潜在的治疗目标。

达到治疗目标是否能预防残疾、持续改善生活质量,目前正在验证中。

在CD和UC患者中,达到深层缓解(内镜和临床缓解)的患者,持续临床缓解、无激素缓解显著增加,手术率显著降低。

但是,IBD“达标治疗”可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实际上,在无临床症状的IBD患者中,约20-25%的患者存在内镜下疾病活动的证据。相反,尽管已经达到内镜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仍有10-20%的患者会继续出现症状。

组织学缓解作为“疾病清除”概念的一部分,对IBD的自然病程具有重大影响,这已经在UC中具有很强的证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非炎症的功能性症状时,组织学缓解并不是可靠预测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为组织学缓解优于单纯内镜缓解。

很明显,即使达到深度缓解也并不总代表炎症消退。达到深度缓解(症状、内镜、炎症标志物正常)的IBD患者,约一半仍持续存在组织学炎症。

总而言之,“达标治疗”对临床实践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尚待确定,但我们对这一治疗理念的临床试验结果抱有很大的期望。

IBD“达标治疗”首先要确定一个合适的治疗目标,并基于这一目标进行疾病监测,并优化剂量或转换药物类别,直至达到预定的目标。

“达标治疗”似乎是一个简单的临床方案,但在IBD日常护理中意味着需要单个患者的疾病状况和风险有深入的了解。

由于不同患者的疾病行为各有特点和差异,因此“达标治疗”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做到“个性化”。

关于“疾病清除”的概念,目前的数据表明目前可能更适合UC,已经有许多经过验证的评分可用于评估组织学愈合。

此外,UC的疾病特征(如病变的连续分布)和粪钙卫蛋白预测组织学愈合的敏感性,也促进了组织学和内镜评估之间的联系。 

但是,CD的情况完全不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组织学愈合标准和定义。

实际上,小肠或上消化道病变的分布,以及病变节段性、跳跃性分布的特点,极大程度限制了组织学评估的应用。

考虑到CD的疾病特征,尤其累及整个肠壁的透壁性病变,“影像学缓解”可能更适合作为CD的治疗目标。

在这个方向上,无论是CT肠造影、磁共振成像(MRE)还是肠道超声(US),都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工具。

而且目前已经存在影像学定量评分(即MaRIA),来准确判断CD疾病活动性和治疗反应。

未来需要专门设计的临床试验,纳入影像学指评分作为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探索“影像学缓解”对长期疾病结局的影响。

因此,在UC和CD之间,“疾病清除”的概念可能需要区别对待。

目前的治疗目标(症状缓解+内镜愈合)已被证明是可实现、可评估的,与改善长期疾病预后具有相关性。

随着影像学和生物标记物研究证据的积累,侵入性较小的客观炎症评价措施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的治疗目标。

未来,“达标治疗”可能将逐步取代IBD治疗的常规方案:专门培训和教育项目、黏膜活检集中阅片,可能达到这一目标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未来,基于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患者分层可能会成为现实,这可能会降低医疗成本并改善治疗结果。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高表达或低表达分子标志物,可以预测对特定药物的疗效。这可能有助于预测潜在治疗无效/失效的患者,从而可以提前进行干预。

CD和UC中“疾病清除”需要有不同的定义,因为两种疾病的特征不同,需要一个单独的缓解目标。UC可能更适合组织学缓解,CD更适合影像学缓解。

此外,整合分子生物学的数据来预测疾病结果,也将推动IBD“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 全文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