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常听说江湖险恶,自己则体验到江湖温情。今天感到江湖有诗,诗溢江湖,韵荡江湖,关键在人。7月14日下午和晚间,广东电视台新闻播报,叶选宁告别仪式上午在广州市银河殡仪馆举行。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刘云山、张高丽送了花圈,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贾庆林等老同志送了花圈。10时许,胡春华、朱小丹、黄龙云、王荣等广东省有关领导同志,吴昌德、刘亚洲、魏亮等部队方面领导同志,黄华华、欧广源、刘源、林树森等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和老同志李荣融、李灏等参加告别仪式。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广东省有关地级以上市和省直、中直有关单位,有关省、驻粤部队有关单位和叶选宁家乡负责同志,叶选宁生前好友及干部群众代表前往送别。同一天,微信传出告别仪式现场照片,第一排就位有毛远新等。在摆放的花圈中,有齐心等老同志送来的,还有“红二代”一辈人送来的。据悉,参加告别仪式的人数远远超出了组织方的预想。告别仪式的规格如此之高,很难有“昨天、今天”作比较的,恐怕也难有“明天”再现。坊间评介说,这里有逝者的上辈荫德积下的福,叶(剑英)老帅留下善缘。这里还见逝者顺势而为广为行善的果,叶选宁雪中送碳律己宽人的事做的多。这几天我注意浏览有关叶选宁的信息,这些出自江湖的声音,像诗行、赛诗句、流诗韵,构成叶选宁这首人生的诗。有件给我留有印象的事,1997年,按照部队军官服役条例条件,叶选宁所在部里担秘书职责的一位同志拟由副师职上调正师职。报告到了叶选宁手里。叶选宁打电话给这位同志说,“这官你不要当了。在我身边,进步得就是要比别人慢”。此事让我联想起李银桥,这位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十多年、在老人家关心下完婚的忠君之人,当年要离开中南海到天津工作时,毛泽东主席嘱咐要在实际工作中摔打,李银桥高兴地到一家工厂报到,任保卫科副科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李银桥夫妇看到李纳一人带孩子日子过得清苦,热心撮合李纳幸福再婚老年有伴。还有位三十年交往的战友来条信息,某年,党组织拟安排叶选宁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助理,进入中委候选人建议名单。叶选宁听说后,给上级领导写信陈述工作种种之由,坚辞不受。在战争年代,此事多了,各个根据地都有,解放战争时期,就有粟裕、习仲勋等人高风亮节让职他人。若发生五六十年代,也不新鲜。北京军区的首任政委朱良才便是代表,他因战伤头疼带来工作不变,写信要求让给身体健康的同志。时任华北局书记薄一波、中组部负责同志宋任穷劝说也未果。此事出现在今天,一定列入另类。叶选宁有传统柔情。1986年、1989年,叶剑英、曾宪植先后逝世。五年内父母双亡,叶选宁按照老家风俗,蓄发蓄须以守孝。胡须过了三年才剃,靠戴帽子遮住凌乱的头发。还让我惊奇惊喜的是叶选宁的字。从小练字,“文革”中不幸断臂右手失能,居然左手拿笔从头来。按他自己说法,晴读雨耕。书坛人士称奇称赞,勤出正果,终成正果。一个人做一件、几件、几十件好事不难,坚持做一辈子好事不容易。一个人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不简单,一辈子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叶选宁似乎做到了。看告别仪式上的挽联及称谓,每一幅挽联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不同的称呼都有一情缘。叶选宁的哥哥了解这位弟弟,曾书赠孟子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也成了告别仪式上最醒目的挽联。卧虎湾融入江湖,取不尽精神瑰宝。卧虎湾诗自江湖,唱不尽时代赞歌。 (2016.7.16) (作者系本公众号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