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马达|爱上这项运动,从59岁开始●纪念国际蓝球日专稿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顾            问:姜自申
法  律  咨 询:李进章
主            编:傅群雄
特约评论员:李庆国
美  术 设 计:安殿堂


亲爱的朋友,您知道首次世界篮球比赛是在哪年哪月哪天举行的吗?现在我就告诉您:是一百多年前的1891年12月21日,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篮球日。这样您就知道了,今天正是第125个世界篮球日。让我们为这样一个吸引人的运动纪念日而欢呼庆祝吧!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知道,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借鉴其他球类运动项目设计发明的。先从美国国内发展起来,经过不断完善改进,很快传到欧亚和南美洲一些国家。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联合会正式出版了第一本国际篮球规则。1963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运动由此登上了国际竞技运动舞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
这样看来,篮球运动应该还算一项年轻的运动。它正式进入奥运赛场距今只有53年的历史,那一年,我还没有上小学,不瞒您说,也的确还没有见过篮球。见到篮球,应该是在到公社上高中时代,因为我的初中以前阶段都是在小乡村度过的,运动项目只有一个砖垒的乒乓球台子。而高中设在公社所在地且有火车站的青兰镇上,学校里有一个诺大的体育场,当然那里并没有塑胶地面或木质地板,全都是被砸实的硬土地,每逢下雨天是玩不成的了。那时我的个头少说也有1.75米以上了,到高中毕业时,已经1.79米高了。但也许由于接触篮球运动晚的缘故,从没有走到篮球场上去摸一下篮球,只是看着早先就在那里上初中后就地升入高中的同学们在篮球场上驰骋。就这样,我在小学阶段,留给老师的印象是课间休息时贴着墙根站着,老老实实地,不爱动。初高中阶段,老师和同学们印象是我偏科文学,文艺演出活动,什么诗朗诵、讲故事、演“样板戏”,我是骨干,一到体育比赛,无论球类还是田径,我都沾不上边。

看!我的跳投还可以吧!

露天球场双人舞
后来,我当兵入伍,个头也继续攀升,直至长到1.82米,许多人都说天生打篮球的料儿,可对篮球运动仍是没有多少兴趣。乒乓球由于有小学初中时土台子的底子,有时还健身性地摸一摸。直到四十岁时到旅里任政委,我才关注战士们篮球比赛的成绩,因为每年集团军都要举行篮球比赛,见第一就争逼着我注意培养这方面骨干。同时,为了活跃部队业余生活,也经常看机关组织的比赛,到场上当啦啦队。但始终也没有上场试把试把。这么多年来,对篮球运动员穆铁柱、郑海霞、大郅、姚明等也有些崇拜,电视里的篮球比赛有时也看看。在呼伦贝尔边防部队时,官兵大都在一线巡逻执勤,再加上无霜期很短,每年只有三个月风和日丽好时候,篮球运动自然开展困难。只是有一次到一个偏远夫妻哨所检查工作时,看到他们唯一的儿子,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唯一的玩具就是一个篮球,孩子天天抱着这个篮球跑来跑去的,浑身上下都是泥土。我看到后,心想,这小子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将来说不定会成为篮球健将呢!
转眼之间到了去年夏天,我已是接近花甲之年59岁的老兵了,如同一部一直高速运转的机器,也到了该“大修”的年份了。由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经组织批准,承蒙首长关怀,到八达岭附近的一个小点上休养一段时间,那里紧靠古长城脚下,野鸭湖碧波荡漾,小村落鸟语花香,虽然距京只有百十公里,但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一幅自然生态模样,与京城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照,温度也比市内低好几度。那里雨天明显增多,每逢雨后,太阳光斜射到古城墙上,如一道蜿蜒起伏的金色长龙横亘空中,与群山在阳光下形成的阴影产生反差,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想。我不禁有“美景都在僻静处、绝境中”的感觉。
运球还做不到眼观六路,好在年轻士官很少断我

"三龙戏珠″
小点儿上统共有2、30个官兵,他们负责一些军用武器装备和专业器材的保管,每天的生活很是单调,给我的感觉比呼伦贝尔边防上的夫妻哨所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我们住的小楼上,有乒乓球、台球和飞镖投掷设施,小院子里还有一副篮球架。每天官兵们除了业务工作就是政治教育,闲暇打打乒乓球和篮球等。为了改善小点儿上的条件,我打电话给机关的同志,给他们送来一部数字放映机和一部分报刊杂志,官兵们可高兴了!那些天里,每周都有一两个晚上,小院子里架起来大屏幕,放映一些这里不容易看到的国内外大片,官兵家属们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随着时间推移,我与这里的官兵都熟悉起来,身体也逐步得到恢复。官兵们经常邀我一块活动活动。开始我还是发挥“强项”,只打过去熟悉的乒乓球、台球,有时比赛一下飞镖。后来,也经不起官兵们劝说、诱导,尝试着到院子里操场上打起了从没有摸过的篮球。谁知这一打一发而不可收,竟爱上了这项运动,觉得它玩起来特别过瘾。人数不多时打半场,人数够时打全场。反应迅速,分工明确,机不可失,讲究战术,机智灵活,协调配合......那真叫激烈角逐!其他运动远不及这个来的痛快。小点儿上的兵们,因长期就是这几项运动,篮球玩的真溜儿,有的离篮板很远,一投就是3分球。我开始打时,摸不着头脑,笨手蹩脚,干啥动作都不顺劲儿,只是跟着跑龙套的份儿,赚身臭汗,图个痛快而已。渐渐地我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首先是个子高。这是篮球运动的最大优势所在,小点儿的官兵没有一个超过我的身高的,球只要抓在手上,举过头顶谁也甭想再抢到。其次就是投球准。我从当兵不久就在连队当文书兼军械员,打枪还有两下子,在旅里当政委时,有一次与地方领导搞军事日,10发子弹我中了96环。这种瞄准的功夫用到了篮球场上,那还真是得刮目相看,有时碰对了,我能连续投进5、6个球。我承认,这里有身高、投得准的因素,自然也有年轻的士兵不与我这个老兵抢、怕碰伤我的缘故。反正我的投球是足够对对方形成了威胁。

这个架式,看起来蛮投入的
身体恢复健康,回到机关上班后,打篮球的瘾头还不时发作。直到现在,每周几乎都要抽出两到三个晚上与机关和勤务队的年轻官兵们打打篮球,似乎已形成习惯和制度。还是人数少时打半场、人数多时打全场。还是努力发挥着我的优势,一是身高,二是投球准。还是打的团体意识、拼搏精神和机智灵活的战术。还是搞得一身臭汗,结束后,哼着京腔京韵回家冲上一个热水澡儿睡觉,一觉醒来又见一个新的太阳。现在的条件比小点儿上要好得多,夏天在室外,冬天在室内,场地也很制式,有时还有原军区体工队的专业队员助阵呢!
有不少朋友劝我说,悠着点儿,别玩这激烈的篮球运动了,万一摔着老胳膊老腿儿的得不偿失,可我还是坚持玩儿这个,因为我觉得只要按照运动规则打,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再说,年轻人都知道我的年龄大,腿脚比不上他们,会在激烈抢球时,有意让着我这个老兵,不然怎么我带的“军官联队”总是赢很多呢!比赛毕竟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健身,体会篮球比赛的快乐。不久前,我在陆军总医院体检,B超结果显示,脂肪肝由中度转为轻度,血管斑块未增有减,血压、血脂等指标均为正常值,骨密度有明显提高趋势。莫非蓝球运动真的有如此神奇作用吗?
就这样,爱上这个,我是从59岁开始的。
比赛结束,与小记分员、啦啦队长焦翔合影
其实,人就像一块普通的玉石。“玉不琢,不成器”。你从小不开发那个潜能,你肯定成不了那个专家;你早一天开发,就有可能早一天多一手技能。如同我很早就开始文学创作,如同我40多岁时练起书法,如同我59岁又打起篮球......我还有哪些潜能值得开发呢?这倒是我当前一直在思考的人生课题。
生命已过去大半,我知道,留给我开发潜能的时间绝对没有第二个60年了啊!
真的感谢大洋彼岸125年前那场蓝球赛,感谢设计发明这项运动的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真的没有想到,在我59岁时还能加入到蓝球运动的行列中来。
好了!不说了,我已和年轻人们约好,为庆祝今天国际蓝球日,今晚要举行一次酣畅淋漓的蓝球比赛呢!啊?你问什么地方?还是老地方一一战友体育馆。
不见不散!


2016.12.21于北京西山脚下


(作者球赛图片由三期士官崔耀亮摄影)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