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陈靖渭:戍边与驻村——不一样的使命一样的情怀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客服微信号:WDWHW66054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身穿礼服照



转眼间,我从部队转业已近五年时间,但是,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到建军节来临,我的心中总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尤其是2017年的今天,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即将到来时,曾作为一名光荣的边防军人和现在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员的我,在昆仑山脚下的库木艾格勒村开展群众工作之际,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戍边和驻村,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的脑海中总会涌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记得军校毕业那年,我被分配到地处中哈边境的杜拉那拉边防连工作。杜拉那拉,哈萨克语,意为歪脖子树。连队的营区不大,两排八十年代盖的小平房,用红颜料粉刷过的墙上,像其它大部队营院一样,用白石灰写着几句“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等宣传标语。院子里稀稀疏疏长着十几棵因缺水而显得要死不活的沙枣树,山顶上就是一个嘹望哨楼。说是哨楼,其实只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堡垒式的小房子,哨兵在里面用一架高倍望远镜观察边情。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有些孤单。现实中的边防,没有一点曾经在我想象中的那种神秘,也没有那样宏大的气势。这就是留给我对边防的最初印象。
一夜的无眠,盼来了我到边防的第一次日出。早操结束后,我带着十二分的兴奋和好奇,来到山顶上的哨楼想看看异国他乡的风景。在和熙的山风吹拂下,这里的一切简直摄人心魄,那就是在城里怎么也看不到的蓝天,湛蓝的天,蓝得那么纯净,低低的就在眼前,让人忍不住想伸出手去,以为轻易就可以触及;碧绿的草甸,绿得富有活力和顽强,如果你躺在它们的怀抱,它们就会把你轻轻托起;清新的空气,轻吸一口如同吸氧,整个肺部如似清泉滋润;雄伟的界山,一块块界碑镶嵌其间,如同戴在少女颈部的珍珠项链,似在无言地诉说着古往今来……尤其是每天骑上训练有素的军马,与战友们一起去巡逻的感觉,真有一种“男儿壮志即凌云,策马扬鞭守边陲”的豪迈与自豪。


骑马巡逻在边防



看来远赴边防,当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边防军人,也许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艰苦,被分配到边防工作的我一直有些郁闷的心情此刻已烟消云散,禁不住眉飞色舞起来。指导员杨发爱是个有着十多年兵龄的老边防,他看着我兴高采烈的样子,总是笑而不语。
果然,在连队呆了一个多月后,所有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消退,我再也乐不起来了。整天骑马巡逻,全身上下都是马臊味,闻着就恶心,但却要惜水如油,一周才能简单洗个澡,畅快的淋浴根本就是奢望;强烈的紫外线照得脸色红里透黑,各种洗面奶、防洒霜都成了一种心理安慰;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喝水越喝越渴,一顿吃五六个馒头,用不了两个小时肚子就抗议了;“只见黄沙满天飞,不闻近处有鸟鸣”的自然环境,离城市的距离很远很远,附近百里难见一个人影,与亲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每月团里送给养的车来代行“邮差”传递。此时,我在为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叫苦不迭的同时,也不禁对常年驻守在边防的官兵们心生敬意,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这样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的疆土,该是怎样一种高尚的情操啊!
电台台长汤素刚,是位在这儿一干十三年,只下山回过三次家的老兵。三十多岁的他,用照片相过一个加强班的对象,但至今还是“孤家寡人”,他被官兵亲昵地称为“老素汤”。但他无怨无悔每天接收上级的电报指示,向上级发送连队的请示报告,曾创造全团连续十年收发报不出错的记录,被上级授予“边防卫士”荣誉称号。
“难道你不想调到山下工作吗?”有一天,我禁不住好奇地向这位老班长探问。“我刚来连队时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没有电,也没有电视,冬天吃的是土豆、萝卜、白菜‘老三样’,曾经我也像你一样整天愁眉苦脸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我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山、这里的风,你看门口的那几棵从小被大风吹得长不直,现在都成歪歪扭扭的沙枣树,多么像活泼可爱又婀娜多姿的少女呀。尤其这几年,上级为边防连拉上了长明电,送来了大屏幕彩电,还有一些城里人用的健身器材,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如果连队需要我,我还真不想下山。”老班长不失幽默而真诚地对我说。当天夜里,老班长的话深深激荡着我的心灵,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多么可爱的边防军人啊!在遥远而孤寂的边防,人人都能坚守心中的信念,人人都能为祖国边防的安宁去付出,我又何尝不能呢?


攀登天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再埋怨、不再浮躁,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边防巡逻和连队建设中。跟随老边防们一点一点熟悉防区内的一草一木,每天背记边防政策,认真处理防区内的事务。冬天来临了,当我和战友们在齐膝深的风雪中巡逻,在暴风雪中迷路,黑夜里面对饥寒交迫和数十只眼睛发着绿光的恶狼围攻时,我们坚持着,我们与恶狼斗智斗勇,只到把它们赶走。这种生死考验,据连队的老班长们讲,每年都要遇上很多次,不算什么。因为,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装着神圣的界碑,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奔赴边防,为祖国守土保疆?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去亲历边防的生死考验?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感受“看着山下数票子,自己在山上守卡子。”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累的豪迈情怀呢?
经过全连一年的努力,我们这个艰苦而不失活力的连队,全年杜绝了人、畜越境等涉外事件,全面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被上级表彰为先进连队。当奖牌拿到连队的那一天,我和战友们一起欢呼,记得那天战士们唱歌前所未有的买力,歌声振荡着大山,发出阵阵回音,好似群山与我们一起欢呼。
那年冬天,也是下雪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个多月,老兵退伍前,才下了一场大雪,把边防连与外界的联系全部隔断了。送老兵下山那天,带有一丝丝暖意的冬日照射在齐膝深的积雪上,整个雪山光芒万丈,照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上车前,那些在边防工作了上千个日日夜夜的战友,依依不舍地向连队,向他们守卫过的地方,眼含泪水敬着最后一个军礼,与留队的战友拥抱着作最后的告别。曾经历过多少次与亲人、朋友和战友离别、但从没有流过泪的我,当运送老兵下山的车开动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追着车跑了一段又一段,身后,跟着连队的官兵,情景都是一样的。车上的老兵在哭,地上追赶的我们也在哭,泪水如同汪洋大海般慢慢将我们阻隔开了距离,直到车驶进了茫茫雪海,我们才止住了脚步。这次的送老兵,成了我十几年军旅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次。
此后,无论我到什么单位什么地方工作,我都以边防带给我的坚强和意志去努力工作。因为,我知道我的生命因到过边防而美丽,那里曾经给予了我很多成长的养料;我也深深铭记,戍边就是一种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的崇高使命,更是保卫祖国人民和平安宁的奉献情怀。
现在,虽然我已脱下了心爱的军装,离开了熟悉的界山、界河、界碑,还有亲密无间的战友,但是戍边的情怀却早已铭刻在我的心间。


与村民合影留念



2017年2月,我有幸被单位选派为驻村工作队成员,赴昆仑山脚下的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库木艾格勒村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当时听到能够驻村的消息后,如一名战士接到了执行重大任务的命令一样,心中无比激动和兴奋。
驻村后,我和同事们走访入户,认真听取群众呼声,详细了解群众困难,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想方设法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看着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
3月份,我们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很多村民今年想种些蔬菜,但苦于没有大棚和买菜苗的钱时,我们当即研究拿出15万元,迅速与厂家和育亩基地联系,订制了101个大棚, 14000多株茄子、西红柿、辣椒等10余种菜苗免费发放给村民。为了让村民们提高种菜技术,我们还请来农业技术人员给乡亲们讲解种植技术,现场教授示范,使大家学会了科学种菜的方法。
春耕期间,有11户村民的近100亩地浇水有困难。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解决,并为一户村民出钱雇来一辆推土机,将地势较高的3亩耕地推平,将他家周围的闲置空地合理整合,使这户村民的耕地多增加10亩,全家人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与村民热烈交流



四五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部分村民家中没有米面,一家人面临断粮的实际。我们连夜买来2吨面粉,逐家逐户送到断粮户家中。一个人单独生活、且常年卧病在床的82岁老人买买提·马合木提看到我们将面粉送到他的床前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握着我们的手说:“你们真是雪中送碳呀,这袋面粉解决了我眼前最大的困难,感谢共产党,驻村工作队亚克西!”
夏收期间,一些乡亲家中由于没有劳动力,收割小麦有困难,我们就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来到田间地头,一起帮助乡亲们收割小麦。
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管入户走访到哪一家,他们都把自己舍不得吃的葡萄干、杏干、核桃拿出来让我们吃;他们知道我们不习惯喝凉水,就烧来开水给大家泡茶喝。
现在,乡亲们把驻村工作队当成了自己最信奈的人,有什么困难就及时找工作队,有什么心里话也能给我们倾诉,发现什么破坏社会稳定的线索也能及时赶来反映。乡亲们和我们亲如一家人,这份真情如同昆仑山上的白雪一样纯洁真挚。
其实,在驻村工作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和不适应。我所驻村的和田地区皮山县,由于背靠昆仑山,三面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包围,每年都有六七个月时间被沙尘暴侵扰得昏天黑地、苦不堪言。


在田间地头指导春耕



5月30日那天,我就遇到一场毕生第一次所见的特大沙尘暴。当时虽然临近傍晚时分,但天空中瞬间灰蒙蒙一片,太阳在浮尘遮蔽下,如同月亮一般黯淡无光,远处的房屋和树木笼罩在黄沙之中,无法辨清。干燥的空气夹着细沙粒吹在脸上,灌进眼睛和嘴里。几个小时时间,漫天黄沙掠过,地上留下一层层厚厚的黄沙,枝繁叶茂的核桃树、杏树也未能幸免,新生的青皮核桃和杏子还没有成熟,表皮上落下一层细细的黄沙。
有人说:“和田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我们平时在入户走访时切身感受到,只要张口说几分钟话,口里就灌进不少细沙,牙齿一磨咯吱咯吱响,鼻子更像是得了鼻炎一般,整天不舒服。我们工作队的同事经常半开玩笑地说,上天都知道我们缺钙,每天给我们免费供应点黄沙吃着补钙。
除了吃沙土外,喝水在这里也成大问题。我们村里的生活和灌溉用水大多靠三四公里外的水库供应,虽然县里也在这里修建了自来水厂供应饮用水,但有时流出来的都是浑浊的黄水,甚至有时十天半个月停水。我们只好开车到几公里外的一个泉眼拉泉水,只供做饭饮用,每天洗脸只有用少量的水来解决,洗澡洗衣服便成了奢望。附近的乡亲们也许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做饭用的是黄水,平时饮用也是黄水,就连两三岁的孩子也习惯在水管前直接喝黄水来解渴。
有一次周一升国旗,我看到一个不到三岁的小朋友迈着不太稳当的小步,跑到正在浇菜地的水管前,小手抓起水管就往嘴里灌水,溢流出的水在嘴角留下两道黄黄的印痕。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孩子喝了这样浑浊而不卫生的水,会不会生病?不一会儿,又一个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了水管前准备喝水。我赶紧上前阻止,虽然对方听不懂我的语言,但从我比划的手势上看懂了意思,停止了让孩子喝黄水的举动。我示意她们在原地等待,便快速跑到自己的房间,拿出储存的一瓶矿泉水交给孩子喝,孩子的母亲连声说着:“热合买特、热合买特(维吾尔语:谢谢)!”
那一声声感谢的话语,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为自己无力解决乡亲们的饮水困难而感到内疚,更为乡亲们的朴实无华而感动。


与村民在新房前合影祝贺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我,驻村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久违的农村情结的再回炉。然而,对于一些同事来说,一开始还真有些不适应,他们大部分毕竟都在城里长大,感得南疆农村的生活各方面都太艰苦、太原始,什么都不方便,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怕苦。我心里常常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到农村来吃一些苦,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亲身感受农民兄弟的不易,多接接地气,既能磨炼自己的意志,更能提高自己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习    大大曾在回忆他的上山下乡经历时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也许,这种艰难困苦的磨练,是“访惠聚”驻村工作赐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大机关的党员干部的一种恩惠;也许,这更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党员干部意志的一种考验。
说到生活方面不习惯的地方,我们还要经历一个艰难的关口——“跳蚤关”。记得我们刚到村里不久,有些同事身上就开始莫名其妙的长一些小红疙瘩,痒得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顾脸面的到处挠,甚至有时痒得晚上觉都睡不好。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水土不服或者皮肤过敏,时不时喝点调理的药物,或者擦一点从城里带来的药膏。
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一切都是无用功,痒也止不住,甚至红疙瘩长得更多、更大了,有的如同烫伤的水泡一般。这种红疙瘩或水泡比蚊子叮的还严重,经常看到大家用手反复地挠,挠得多了就挠破了,挠破了就疼,开始不停地流血,不挠破就特别痒,欲哭无泪的无奈感时时在每个人脸上呈现。后来,听曾驻过村的同事讲,这是被跳蚤咬的包。这种包不能挠破,一旦挠破流血后伤口愈合很慢,而且还会留下很多疤痕。一些女同事由于当初没有经验,身上留下了很多疤痕,至今连裙子都不敢穿。


了解村民身体情况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毛泽东主席也在《念奴娇·昆仑》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我和同事们到昆仑山脚下驻村,就是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而来,如今所遇到的一切美好和困难,本就是对一名干部意志的磨炼,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只有经历了,只有付出了,精神才能得到升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此时,再回想戍边和驻村的关系,我才深深明白:一边是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和平安宁;一边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帮助群众脱贫攻坚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虽然两者的使命不一样,但是,情怀却是一样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生命中有了戍边和驻村的经历,将是我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把两者的使命和情怀融为一体,以此激励我阔步前行。同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我在遥远的南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库木艾格勒村祝日夜守卫在祖国万里边防线上的战友们节日快乐,祝新疆所有驻村的同仁们健康平安,更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库木艾格勒村工作队副队长)


春耕时了解村民困难


为贫困户发放面粉


组织村民向国旗宣誓


为青年村民举办集体婚礼现场



新书讯:由马誉炜著、解放军出版社再版发行的《与年轻官兵谈人生》一书,将此前出版的《在军营里学做人》一书合并为一册,全书共25.7万字。内容囊括了一位军人从参军入伍到成为年轻军官,容易遇到的60多个问题。被刘亚洲上将称为“搭起一座凝聚青年,塑造青年的桥梁,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的卧虎湾》公众号编辑部启
2017.6.23


重点推荐





共建平台,服务你我


自愿支持公众号,奉献爱心品德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