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锅

 运河儿女 2020-09-16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歌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国人民都知道,年年辞旧迎新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的压轴节目是《难忘今宵》,多为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所唱。她那甜美圆润的歌声仿佛时时还在我们耳畔萦绕。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豆蔻年华的李谷一所表演的湖南花鼓戏《补锅》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各地播放,使她一炮打响,成名成家。《补锅》所表现的是当时社会常见的日常生活,一对热恋的男女青年走门串户,热情地补锅,女青年拉风箱助力,男青年精心补锅,相互协作,相助相爱。

       我国以前家家户户烧饭做菜所用的铁锅多为生铁铸造,厚度薄,易氧化生锈腐蚀,易损坏。即使铁锅有个小砂眼小裂缝,人们也舍不得扔掉,花点很少的钱,让补锅匠补锅,就急再用。

       补锅匠的补锅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补铁皮巴子。每个铁皮巴子有点像图画釘子,圆形,直径三分左右,它的巴钉有两个,细细的,长条形。补锅匠将铁锅的砂眼或裂缝用尖尖的小铁锤将坏处的最边缘的薄弱面敲掉一些,便于巴子将锅儿补得牢固。然后,补锅匠用一个个铁皮巴子在锅的里面在坏处布满,再在锅的外边用中间有个小眼方型的铁皮垫片与每个铁皮巴子的钉儿一一相穿,并让钉儿向外边方向贴紧锅儿压牢。最后,补锅匠用腻子把铁巴子周围抹满抹平。这种补锅方法较简单,花时短。一次补锅,所用的铁皮巴子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但补了的铁锅使用的时间不长,没几天,锅儿又坏了。

       第二种补锅方法是火补。这正如李谷一等一对男女青年所表演的《补锅》戏那样。先要用补锅匠专用的小炭炉生火,拉风箱鼓风,使火力猛烈。在炭炉上放有生铁的小坩锅,使生铁在炉火的高温下熔化。在锅的坏处外边垫有石棉层垫,再用小铁勺在坩锅里舀上一点儿铁水一一倒入铁锅里面砂眼或裂缝处,再用一根头儿有个小半圆的凹处的石棉棒一一对准铁水处下压,让铁水冷却与铁锅的坏处铸牢相连。当然,这种补法比第一种补法补锅匠花费的时间多,难度大,锅补的却牢固得多。因而,补锅所花的钱相比第一种也要多。

       总之,补过了的生铁锅儿再使用的时间不太长。

       补锅匠有时也补有断裂片儿的瓷碗。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补锅匠首先要用金刚钻在瓷碗外面的断裂处与断裂片儿一一相对钻成小凹点。在裂缝处用特制的胶水把断裂片与碗儿的断裂处粘连。然后,再用铜质像钉书针那样而比钉书针小一点的钉针用小锤敲击钉针,使釘针一一在小凹点钉牢使裂片与碗儿的裂缝吻合牢固。碗补好了,断裂处就像人们皮肤处做过外科切缝的手术一样,留下了蜈蚣形的伤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共同认到到补锅不如再买新锅。因而,补锅这种行业已经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淘汰了,也在家乡早已消失了。我们不再用补过了的锅儿与碗儿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