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老师说〗⒈跟孩子谈谈如何读懂一本书

 运河儿女 2020-09-16

跟孩子谈谈如何读懂一本书


文/怀旧

最近读了樊登的《如何读懂一本书》,头脑顿时产生了许多想法。樊登说读书时拿笔在本子上划线是件很愉快的事,因为你可能会觉得画过了,你就已经记住了这段文字,你的感受是愉快的,但是你的大脑其实并没有记住,因为这个过程没有挑战性,你必须放下。隔一段时间挑战自己,回忆内容,这时候才可能记住,然后做更进一步的挑战,把书讲给别人听。

这段话就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让孩子回家画好词、好句,你觉得画的有用吗?你能保证孩子不是在敷衍你?画线多么愉快,大脑处在舒适区,没有痛苦,属无效学习;第二,课堂上让学生记笔记,如果学生认真记笔记,他还能认真听吗?课后还用复习吗?学生就认为已记在本子上了,学习任务完成了。这个学习假象不知道毁了多少孩子,都是无效学习。

遇到过一个高手,他是这样说的,画好词好句,还不如让他回家背一段自己喜欢的话,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会逐渐丰富起来。再则,这位高手上课决不允许学生记笔记,眼睛盯着老师看,认真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在心里复读,这样,孩子上课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那么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最近看到朋友的孩子回家读一本《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是瑞典作者林格伦的世界名著。我看他根本不是读书,完全在做老师发的那张纸条,一边读一边找答案填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怕我们不读,要读后完成这个作业。我说那你读后完成呀?这样你什么都记不住。老师挖空心思,孩子想尽办法。这样的读书形式真的令人担忧。这种碎片化任务性的阅读,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迟早一天孩子还会厌恶读书,和读书对抗。要知道读书可是一辈子的事啊!樊登的理念是阅读间隔会打破你对阅读的乐趣和快感。学生这种阅读还会有乐趣和快感吗?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乐趣呢?我归纳了几点:其一让孩子有计划性读书,其二读书要有耐心,其三教给他们读书方法。

关于计划性你不妨和孩子这样讨论,当一本书拿到手时,你问孩子这本书你准备多少天读完,订一个确实可行的计划,然后让他在书上分别夹上标有时间的小纸条。建议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成人每分钟阅读300字左右,学生应该是200字左右,半个小时可以阅读6000字。这样,一年就是20多万字。10年阅读多少?按计划执行厉害吧!

耐心这个东西还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比如说把读书定在每天的某一个时间段,到了这个时段,开始读书,室内保持绝对安静,不允许躺着读书,读书时不允许吃东西,读书时远离电子产品。耐心和毅力是习惯使然。

运用思维导图是读书最好的方法,比填写小纸条科学N倍。就是读完一本书,画一个思维导图,系统地列出来,然后尝试讲给别人听。这是樊登老师的提倡。如果老师每周搞一两次读书会,让学生尝试讲书,评出每周讲书明星还怕学生不读书?这个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家庭亲子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