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见——郁达夫精致小品

 乐儿小筑 2020-09-17

我是带着偏见读的这本集子。对于作者本身的偏见,来源于梁实秋的文字,说郁达夫去看他时,聊完人生理想便提出要去逛青楼,如现在酒足饭饱后去唱K一般自然。虽说那个时段的文人作派豪放,可豪到如此程度不拘至此的,怕也就这么一位。最初知道这个人,是他与王映霞的爱情故事,当时只道是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并不知前因与后续,还感动得很。后来,这人在我的认知里被列入渣男一类,影响了我对他文字的欣赏与阅读。

开篇是怀念四十岁的徐志摩,字里行间自然是朋友的深情,想着人的好与优秀,可写着写着就写到了人的感情生活,居然对人撩拨有夫之妇陆小曼的行为大加赞赏,他表示热烈的爱情是可以不顾纲常的,对徐志摩与陆小曼二人的勇气佩服之极。我对作者的不屑又上了一个台阶,结合到他自己的拈花惹草,原来是同情兄,左不过都是打着破除旧式婚姻的旗号,极尽喜新厌旧之能罢了。他甚至在说到朱安时,会认为鲁迅对着朱安的颜做柳下惠实属不易,真真让我觉得这人无法忍受。

当年郁达夫曾居福州,时常上于山,爬上白塔俯视三坊七巷,现在于山上还有他的纪念馆。至于他站在塔上的心情如何,我无从知晓,倒是在他的文字里见着“闽”字见着“福州”时感觉特亲切。他说这里的冬天,是“南国的长春,是春或是秋的延长”,这样的认知最贴切不过,四季在此从不曾分明,南方冬天的雨水总是多于雪的。我很喜欢《故都的秋》,其中提及南方的秋对于北方的秋来说,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文字颇为苛刻,但总是实话,南方原本就没有秋,所谓秋色不过是文字里的畅想。

有两篇文章写到他夭折的两个儿子,情感真挚,那种为人父的痛,以及延伸到孩子母亲身上的怜爱亦深沉。只是孩子不同,母亲不同,他给予的爱也不同。我读过他原配女儿的文字,大意说见到父亲对逝去的兄长那般惋惜总以为父亲是不会离开她的,更不会扔下她的母亲。可事实就是她的父亲为另一个女人生的儿子写文章去了,再也没有回到她和母亲的家来。人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当孩子太多的时候,他大约是顾不过来了,又或者是情感中最大部分是放在女人身上,所剩下的并不多,没法保证给到每一个孩子了。

集子里还有些游记,比如《花坞》,曾经如世外桃源般的清朗之地,在岁月里也未逃过蒙尘,物是人非。比如《迎江寺》,与女优同行,少不得郞情妾意的,风景倒是鲜有提及,俩人视线的各种相遇,眉目间的各色传情倒记录得极为细腻。比如方岩,倒是真正的游记,描述中的峭壁让我想到华山之险。其实我们常常是在别人的游记里触到内心,对那一处生了向往,不是非到达不可的执着,就是那种每每想起,心头犹如百爪抓挠的不适。

集子收录以散文居多,也有小说中的片段,那样的文字因为没有连续性,读起来有些断篇,不甚理解。我比较倾向于小说里的有作者本人的存在,某些情绪总有着或明或暗的宣泄,他的文字亦如此。

我想,我确实是偏见过重,以至于很难在他的文字里读出共鸣,没能感受到太多的美好,也未能领悟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那,就这样吧。



记录是最长情的陪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