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兵力是十万,曹操的兵力有多少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官渡之战,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是史学家公认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曹操在军事领域上的卓越能力。但在这场战争中,曹操投入的兵力却是一个疑点。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军队必然是比不上袁绍的。否则以曹操的作战习惯,便不会在一开始陷入僵局,后来才努力维持成对峙阶段了。可见曹操以少胜多,是可以确定了的。但问题在于,曹操究竟比袁绍少了多少兵马?

一、以一当十的由来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曹操的这场胜利是极其漂亮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也就是说,袁绍在与曹操开战之时,后者的兵力还不到一万人。不难发现,这应该指的是曹操亲率精锐阻击在前线的数量。但按照这个说法来看,即便是加上后续的增援队伍,以及左右翼人马,曹操的兵马也不会超过两万。

在官渡之战的转折一役中,曹操率领一半人马奇袭乌巢:“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袁绍因为听信了郭图的谗言,反而自己带着小部队驰援乌巢,最终埋下了灭亡的伏笔。袁绍有多少人呢?这个倒是盖棺定论的。

《资治通鉴》、《三国志》的说法一致:“精兵10万,战马万匹。”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评》亦云:“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另外,曹操在击败袁绍以后,俘虏了大概有七八万人。因此袁绍有十万精兵,是符合历史条件的。

按照笔者观点,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时,三家已经归晋了。而晋朝司马氏的位子,又是从曹魏手中抢来的。正因如此,陈寿便只能将曹魏政权树立成正统,司马氏听说他的做法,也颇为赞赏,还给他提供了不少资料。

在此情形之下,陈寿对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是肯定态度的。他在描写官渡之战时,便采用了以少见奇的手法。裴松之便曾直言:“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曹操与袁绍的差距越大,便越能体现出曹操出众的战略眼光。同样是在赤壁之战中,关于曹操的惨败,陈寿却刻意忽略掉了不少细节,这又何尝不是替他遮羞呢?

二、史料出现的矛盾

如果曹操真的只派了一万多的人马参战,那么以下几个问题,是难以解释的。首先是曹操的总兵力,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曹操在入主兖州以后,收编了大量从青州地界迁来的黄巾余党:“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在与袁绍发生对决之前,于禁统领的这三十万青州兵,一直是曹操赖以生存的主要力量。曹操对官渡之战非常重视,他有三十万青州兵,怎么也不会只派出一万多人吧。

其次是曹操与袁绍军队数量的悬殊问题。对此,裴松之也曾提出过疑惑。其一,袁绍不能不足不假,但他肯定知道十倍于地方,便可围而攻之的基本常识。但袁绍没有这么做,反而在白马、延津失利后,忌惮于曹操的威势,转而与之对峙。

其二,曹操的七八千人马,如何能控制得了袁绍的七八万俘虏,“而绍之大众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其三,陈寿说曹操在此战中只有六百骑兵,但他在《三国志·钟繇传》里提到,钟繇在开战前送了两千多马匹给曹操。一向善于奇袭的曹操,又怎么会放弃这个有利条件?

最后,是曹操的军粮问题。官渡对峙期间,曹操缺乏粮草,不得不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在乌巢之战中打败了袁绍。曹军的粮草数量,其实也能反映出一个问题。曹操哪怕再穷困,他连一万余人的队伍都养不起,如何能在后续战斗中取得连续的胜利呢?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早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便开始了许下屯田的战略。屯田制的推行,帮助曹操解决了大半的粮草问题,后来“得谷百万斛”。到了官渡之战时,曹操屯粮大概有四五百万斛,这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曹操有两三千万斤的粮食,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曹军真的只有一两万人参战,也断然不会只过了区区半年,便陷入了粮草危机。

三、参战曹军的数量

按照上述的粮草问题,如果曹军有个五六万人参战,是很有可能陷入粮食危机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不妨再从曹操的部署来看,将其归纳整理一下。既然这一万人不是曹操的所有军力,那么肯定是他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结合史料分析,曹操分兵各处的部署如下:

1、曹操驻守官渡的主力部队——约10000人

2、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白马——约1000人

3、左翼的于禁所率援兵——约4000人

4、夏侯惇押送粮草——约5000人

5、曹仁平定汝南郡叛乱——5000人

6、宛城张绣率众归降——5000人

不难发现,曹军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官渡之战的数量,大约在3万人。考虑到战争中会战死不少士兵,所以曹军直接参战人数为3-4万。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的其他的军队呢?答案很简单,曹操还有一大半人马负责后方安定。

1、曹洪接管宛城,屯兵防止荆州来袭——约4000人

2、满宠、李通等人率军防止江东突袭——约8000人

3、臧霸率泰山军以及徐州兵进驻青州——约8000人

4、乐进、李典等人负责许都防卫事宜——约10000人

5、夏侯渊、荀彧等人在负责征调粮草——约5000人

这些没有参战的军队,大概也是在3.5万人左右。综上所述,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6-7万人,而有三万多人是直接参与了战争的。由此可见,曹操并非是以一当十,以一敌三才是最符合历史的情况。

参考书籍:《三国志》、《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