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夫人》上映7天不到200万悄然退场,传记电影市场是一片死水还是潜力股?

 话娱 2020-09-17

在距离第90届奥斯卡颁奖季越来越近的时候,可以想象,“奥斯卡”将会成为接下来的关键词。

而与此同时,有一部在去年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等三项提名在内的传记电影《第一夫人》在国内的境遇确是着实惨淡。

上映首日最高排片也只有2.1%,总票房还不到200万,曾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第一夫人》在上映了7天之后,悄无声息地下线了。

无独有偶,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六项提名的大热影片《至暗时刻》在国内不到4000万的票房同样是不甚理想,但相比《第一夫人》已经是属于大丰收了。

熟悉奥斯卡“游戏规则”的观众们,大概都知道学院派的评委们偏爱传记片。即便不以奖项论英雄,传记片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品质。

然而,纵观国内市场,不管是引进的传记片,还是国产传记片,票房不佳是事实。不过,可能正因为目前市场的狭小,说明了其具有无限可能的潜力,只是有待开发。

《第一夫人》《至暗时刻》受奥斯卡青睐 却与国内市场不容

《第一夫人》的票房遇冷或许是意料之中。

从题材来看,仅人物传记片的标签就在某种程度上让影片处于相对不利的市场环境之中。而影片所讲述的是“第一夫人”杰奎琳的故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个人物具有情感上的陌生性和距离感,很难能够产生同理心,除非是本身就对其感兴趣的观众。

当然,影片也有不错的核心卖点。比如最容易刺中大众G点的历史谜案“肯尼迪遇刺事件”;以及该片的主演娜塔莉·波特曼,从《这个杀手不太冷》到《黑天鹅》,有颜值有演技又是哈佛高材生的女神在国内收获了一批忠实影迷。

事实上,看过《第一夫人》你会发现,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是全片最大的看点。相比于剧情的混乱,镜头语言叙述形式的单一,娜塔莉·波特曼还是拿捏住了人物该有的神态,演活了“第一夫人”,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就是对她最好的肯定。

也正因此,影片的口碑存在着一定争议,也会影响票房的走向。

从档期来看,同期上映的影片既有口碑佳作《神秘巨星》、《奇迹男孩》,又有国产商业大片《英雄本色2018》以及《无问西东》余威还在,留给其市场空间确实不大。

而且,其实《第一夫人》是2016年的片子,引进滞后,相信有不少影迷早就通过各种“地下渠道”观看过影片,也会造成分流影响。再加上,影片整体而言营销力度不大,并未造成多大的声势,因而观众的观众度不高。种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票房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比而言,去年12月初上映的另一部传记影片《至暗时刻》,能够获得更高的票房和关注度,更多在于其新鲜性。

作为今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至暗时刻》整体质量更甚一筹,豆瓣评分也高达8.6,而加里·奥德曼更是奉献了教科书级的演技,被称为今年影帝的头号种子选手。

虽然相对娜塔莉·波特曼,国内普通观众或许对加里·奥德曼还稍显陌生,但其所饰演的“丘吉尔”可是大家从小课本中就熟知的历史人物,不管是抽着大雪茄、喜欢比划剪刀手、还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多重身份、多面性格的“丘吉尔”可能更有观众缘。

缺少受众基础、优秀演员 市场有潜力但需要成长

但整体而言,不管是《第一夫人》,还是《至暗时刻》,相比其他类型片,这类型传记电影确实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了冷遇。而这似乎也和大洋彼岸好莱坞对传记片的偏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典如《公民凯恩》、《斯巴达克斯》、《甘地传》、《末代皇帝》等名流影史的影片,都属于传记片的范畴;近几年更是涌现了《国王的演讲》、《模仿游戏》《万物理论》等奥斯卡获奖、或者提名的大热影片,不仅俘获观众,也备受评委青睐。

反观国内,传记片的创作却可以说是处于“缺席化”状态,这大概和文化意识形态有关。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传记片,只不过我们的国产传记片多是以历史伟人为原型,以歌功颂德的政治功能为主,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过于符号化和程式化,缺乏戏剧张力,少有基于真正人物性格的创作,即使是像《孙中山》《周恩来》等影片,也都是主旋律意义大于电影本身。

因而,大多传记片无形中给观众留下了刻板的印象,也就不利于此类型电影受众的培养和成长。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国外传记片屡屡在国内碰壁,缺少成熟的受众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此外,传记电影不同于其他影片,对于演员的要求更高。

在这方面,虽然说国内有专门的特型演员,但这只是针对性的。真正去出演传记电影,不仅仅要求演员在外形上接近(这或许可以通过服化道去塑造),更要在举止神态和整个气质上都无限接近于原型人物,这就相当考验演员的演技。

放眼国内影视圈演员的普遍现状,也就不难理解了。要想找到一个适合且有演技的演员,确实有难度。此前陈可辛将要筹拍《李娜传》的消息,曾让不少影迷兴奋。不过关于李娜的演员人选问题,始终未定,再加上剧本也一直在打磨,《李娜传》的动向也成了谜。

国产传记的欠缺和受众以及题材的局限性,令这块市场显得异常狭小,就连国外传记片也在国内举步维艰。

以去年为例,上映的《天才捕手》票房只有近1500万,《至爱梵高》近7000万、《至暗时刻》近4000万,屈指可数的几部传记电影加起来也仅仅超1亿。再往前看,2015年的《模仿游戏》票房约5000万,2016年的《飞鹰艾迪》近670万票房,《云中行走》过9000万,《萨利机长》刚过6000万。

不过,若是把《血战钢锯岭》和《摔跤吧!爸爸》也算做是传记电影范畴的话,前者4.25亿的票房和后者近13亿的票房,还是相当可观的。

从以上这些电影,也可以窥见一些规律。传记类影片要想赢得更多市场、取得更高票房,或许在现阶段,在类型上做一些杂糅,添加更多题材元素不失为一条出路。

像《血战钢锯岭》和《摔跤吧!爸爸》这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其实已经以类型片的包装和戏剧化的演绎淡化了传记片的色彩;像《云中行走》则包含着冒险的元素,显然相比其他更引起观众的观影欲。

此外,在人物选择上,也可以扩大范围。传记片的人物可以不只是局限于有名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关键是这些人物得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即使属于小众领域,在他们身上能够有体现更多普世价值的情感存在,足以感染大众,同样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像观众对于还在失踪阶段的《李娜传》的期待,也说明了此类型电影潜在的市场。或许,从无到有,道路是艰难的,但其潜力也是最大的。

HAPPY NEW YEAR

希望新的一年诸事都能顺顺利利

作者:嘉栖

责编:张婷婷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微信号:huayu1905

 电话号码:131618915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