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城是小城人的故乡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一篇没有“符号”的城市注定是平庸的文章,引发了我的朋友圈里热议和歧见。

   有的认为淮北美城之路,正落入模式化美容的窠臼,走下去就是平庸美的泛化,难以出类拔萃;有的则认为平庸的美丽也是一种不吃力的知足与幸福,何必再别出心裁。

    其实写的时候我就隐隐有感觉,文里有一股子似乎已消停了的躁动,而攀比之心却肆无忌惮、一览无遗。

    心绪不知不觉岔了道。

    想要小城更好的心切只是个表面,里层是自我意识的曲折投射。

    说到底还是对自己不满意,还是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它的美,它的舒适缺乏自信。由于自我认识刻意要丢掉这一节,它就变成包裹得很好的鸡蛋壳,由小城如何更美的话题引发,失了定向抑制,它又破壳而出。

    这几年相山几次大修整,景观效果明显提升,野性被注入些许华丽;随着南湖景观的建成,东湖的秀丽绽放,众人的喜悦之中便有了雄心、野心,拿着旅游名胜地的大尺子看东量西,心怀大了,心里就躁了。

     小城的美丽被引上了功利之道,美丽的浓浓的欢喜和愉悦体验被抽离,拔高、强化到如何能吸引人、留住人,一发不可收拾。

   已经忘了“我是谁”或曾经是谁,过去的小城样子被掩埋,斗志昂扬的要往一个鹤立鸡群的高度上攀爬。


    宋代的青源禅师那一段话很有名,说是"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禅语就是个“悟”,这段话可以填诸多内容,观赏风景、诗画艺术等等,而说来说去就是三个境界:一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们现在已经乱了早前的看山是山的清静,这么多年涵养在小城的安宁之心已被激发,要把那山水旧貌变新颜,颜值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很多人的幸福感,就毁在这个“乱”字上。

     小城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模样。

     老城区的人口密度,相当于上海、北京的繁华地段。

     堵车从教育巷、民生路堵到一马路、二马路、四马路。开车沿相山南路往北,或是古城路由东往西,你会发现掉入一个陷阱,无处调头。

     已经出现高速节日拥堵情景的东岗楼立交往北,又一处价压华府的碧桂园高层密集在那里。

    那个安安静静、心满意足的小城迷失了。

    很多心牵这块土地的小城的游子游女,再找不见自己熟悉的亲切。

    我们就做一座静静的小城吧。

    一条街宽、一条街挤的眉眼,小店小铺的安稳着、温暖着。

    除了日夜跑着的公交,在早上七点以后,晚上九点以前,把所有车辆撵出一马路、二马路,还我到晚八棍子打不到人、路宽人稀的宁静。

    在这个每个城市都在追撵浮华、大力整容美容的时代,我们把安安静静的美好留给自己。

    不要野心勃勃,不要再在榴园、南山那样的美好村落里建上亿的博物馆,不要一万一平米以上的房子。

     我们要在一马路、二马路建步行街,消消停停的过一种小城小镇的美好生活。

     小城是小城人的故乡,它不是别的,也无需做别的。

作者相关文章

一线、三线、四五线——《相山夜话》(1)

小城的历史其实就是你我的个人史(3)——《淮北往事》(十六)

《淮北往事》结语:怎能忘怀那往日的好时光

怀念小城的小吃街

人一辈子都被栓在根须的记忆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