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卷气息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很喜欢逛书店。

     人家来“蹭书”,我是来汲取气息。

     就像有的女人偏爱逛时装店,并不一定非要买点什么,看着新款的美美的衣服,也就心满意足了。

    也是奇怪,爱逛时装店的女人,大多是美美的样子。

    小城的书店多坐落在熙熙攘攘的大街边,纷纷扰扰的来往人群。

    你若止住脚步,拐入书店独有的一方天地,顿时有了静谧。

    那静是人声的自觉收敛,敛声屏气。

    好像到了这里,便有一种气息将人摄住,一下便低眉顺眼,不觉意的安稳了下来。

    十分神奇。



    我们这代人对于书的感觉有着深刻的饥饿记忆。

    抄书、传书、借书的经历刻骨铭心,有时还要直接面对人家的冷脸子。

    小时候被深深刺痛的,便是距离我们家二三百米远的新华书店和它的营业员一起,摆着一副臭脸子。

    不卖你就不要乱翻老看的鄙夷。

    眼光就像一把刀子。

    书也曾经被尊崇为一种符号。

    要哄女孩子好感,都得胳膊夹着书来显示点什么。

    给女孩子的书里藏着求爱信是常见的招数。

    文革破四旧,开始烧书、禁书。

    我们成为最缺书读的一代。

    要不是领袖赞一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指斥宋江是投降派要批,我们连《西游记》、《水浒》都没得读。

    现在的小娃张嘴就是唐诗宋词,我们那时只有“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许放屁,试看天地翻覆”那样的句子。

    满街的大字报把文字弄成狰狞。

    我们不相识床前明月光,看不见绿肥红瘦的体验情绪。

    有时想,我们如今社会上充盈的戾气,那里就是个源头。



    原先对“书香门第”只是概念,觉着是对人的等次归类。

    后来经历不给读书、没有书读,到疯狂读书、废寝忘食,便感觉不尽然。

    充满文字、图画的书卷自有其气息,即便不翻开读,那气息也会萦绕你。

    “书香”是种奇特的味道。

    人在其中日日受熏染,久了自带一种斯文。

    不是烙印的那种,是姿态、眉眼、神情里都有的细微东西。

    人就温文尔雅。



    最早如饥似渴的读书记忆是蚌埠太平街那一片的一家小画书店,父亲的朋友王叔叔开的。

    王叔叔黑瘦,穿着老式的粗布对襟褂子,一条不长的灰色手织毛线围巾始终在标志着自己。

    我那时还不知这是旧式知识分子着装的固执。

    书店不大,长窄的屋子,一个简易木梯楼上楼下。

    楼上住人。

    两边墙壁贴着小画书的名称;对门有个落地的壁橱,满满的小画书。

    我放学绕路过来,王叔叔让我坐在他身边,一盆炭火热烘烘的暖着。

    一本一本的看,直到王叔叔叫我回家。

    小画书的画面会在脑子里生根发芽。




     宋代有个叫赵恒的皇帝写过一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一个皇帝亲自给读书做广告实在罕见,更令人惊异的是他的浅白的诗里呈现出的体验感。

     书里面真是有马多如簇,有女颜如玉,也有黄金屋。

     阅读为人打开另外一个世界,投射进去,你可以变身为任一个人物。

     这就是武侠书的魅力,是人们感恩金庸的缘由。

     历史、文学都在为你手中的人生提供各种可能。

     那是很真切的画面。

     从蚌埠太平街的小画书店开始,我一直有一个自己的另一个世界存立。

     拿起一本书前,你并不知道要进入的世界有什么,你会成为什么。



    小城的新华书店便是读者的各自世界的集合体。

    站着的、靠着的,或者索性坐在地上,这一刻,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楼已经蜕变为商品的世界。

    很奇怪,咫尺距离,却是另一种气息。



    有时就像看到荒诞剧。

    烧书、禁书几十年之后,我们又遇见书店关闭潮。

    向钱看的风起云涌,网络、智能手机的几面夹击,很多实体书店在苟延残喘。

    其实你一年翻过几回书,又能安安静静的完整读过几本呢?

    已经有些麻木。



    似乎担心书卷气息某一天会消失,往书店里跑,就像要吃最后一袋老师傅爆米花。

    就为留住记忆里的喷喷香。

                        (本文照片部分由摄影师杜鹏等网友提供)

作者相关文章

一块礼碑的感受

武夷山下遗落的词魂

凄美的殉情诗章——啊,玉龙雪山(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