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

 传播商业价值 2020-09-18
你身边是否有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被身边的人需要,“帮我带个饭”、“麻烦帮我打个水”,好像什么人都可以麻烦他们,而他们也永远不会拒绝。

这类人往往面带善容,很好接近,对于身边人的要求也总是照单全收,人们通常会给他们一个“好人”的称号。

但这样的好人却有个统一的特点:总是如活雷锋般拦下所有琐碎事情,但自己好像从来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他们认为麻烦别人是可耻的想法,但对于他人的求助,却说不出“No”。你是否会在生活中遇见这样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讨好型人格

这类人被统一叫做“老好人”,心理学名为“讨好型人格”。表面看上去谁都需要他们,但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之所以不拒绝,是因为自己的心理需要他人。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内心极度敏感,以至于别人一句无心的话都能触碰到他们柔软的内心,引起内心的遐想。

人人都夸赞老好人,但都不愿意成为老好人,因为老好人是没有自我的。他们往往抬高他人,贬低自我,在讨好型人格的眼中,他人永远是闪闪发亮的,而自己永远是卑微渺小的人群。

这也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从小到大,他们的需求总会被忽视,很少得到他人的承认,甚至从小接受的是打击式教育,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反击。



因此,他们在小时候便养成了对自我的贬低:“我是没用的”、“我做什么都不行”。这样的思维老是不自主地浮现,随着年龄增长,在心底扎了根。

人是需要进行人际交往的,需要与被需要都是人最基础的需求,即使是老好人也不例外,他们虽然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但是内心比谁都渴望能得到重视。

于是,他们只能用一种最笨的办法来表达内心诉求,认为无条件关注他人、满足他人的需要便可以得到他人的承认,以此获得价值感。

正因如此,他们不会拒绝,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真的可以获得自我价值吗?其实不然。

自我需求

现实生活里,很多老好人都会被形容为善良,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老好人并不快乐,因为他们漠视了作为个体最基础的需求——自我需求。



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生长,你的价值并不是靠他人的一句话便能得到实现,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倾向。

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自己拯救自己,或许童年的经历养成了如今这个有些许偏差的自己,但依然不能影响你成为自己的权利。

与其当一个人际交往中的讨好者,不如先学着讨好自己,直面自己的内心。你答应他人的请求真的是因为想做那件事吗?还是为了做成那件事后,求一个内心安稳?

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生存,你成就的最终评价者也不会是他人。他人说你差,你就真的差到底了吗?

很多成功者最开始都被人看不起,之所以仍旧能成功,是因为打从心底里没有放弃自己。



其次,与讨好型人格相处其实没有表面上那样轻松。有时候,讨好型人格也会给亲近的人制造压力感,他们会把这种错误的思维逻辑带入亲密关系,并对伴侣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他们会打心底认为,一旦建立亲密关系,对方就应该无条件理解、包容自己。他们更加渴望强调自己的中心地位,因为他们极度希望能有一个人拯救自己脆弱的心灵。

但这其实是对自己伴侣的一种隐形伤害。我们不应该把他人的爱当作理所应当,人的价值只有自己才能给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