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幕前英雄:解万千比赛,与千万人说 | 电竞世界

 电竞世界 2020-09-18

在体育竞技赛事的舞台上,往往存在着一类特殊的人。

他们不是选手,但他们同样是一场精彩比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不是教练,但他们对选手的实力与特色往往熟悉到如数家珍;

他们不是裁判,但他们对一轮交锋的胜负与否总能做到心中有数;

他们不是观众,但他们和观众抱有同样的对竞技与对选手的热爱。

相比于他们的脸,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他们的声音,也许你从未将他们看作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他们的存在对于一场竞技比赛的重要性,其实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解万千比赛,与千万人说

奥林匹亚竞技会早在公元前776年就已经举办了第一届体育运动竞技赛事,那时候自然没有「解说」这个说法,但并不代表就不需要解说的存在。

竞技本身虽然是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对抗,但当竞技成为一项赛事,加入了一项新的元素——观众以后,竞技就不再是两个人或两队人之间的对抗,而是增加了许多的表演与观赏性色彩,信息交互扩大了一个层级,变成了选手与观众之间的交互。

选手的表现给予观众热情,观众的喝彩给予选手反馈。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观众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逐渐上升,继而产生了对解说这一角色的需要。

 

观众对于竞技对抗本身的认知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的,同样一场比赛不同观众所接收并理解的信息量往往也大相径庭,这时候认知程度较高的观众往往会对赛事内容进行语言的组织,以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更多人理解并参与到竞技体育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类职业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便是说书人。

 

自奥林匹亚点燃了圣火,几千年来世界竞技赛事举办何止千万,而在观众席的人群中从未缺少过「民间解说」的侃侃而谈。解说的存在,拉低了感受赛事的门槛,带动了观众的热情与氛围,逐渐发展成为竞技赛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国内,传统体育赛事中不乏有知名解说员的存在,早在1981年,国内刚刚开始可以通过电视收看体育赛事时,孙正平前辈的声音就已经通过广播电视的媒介传递到了万千老百姓的耳边。自此,体育赛事的直播往往一直伴随有职业解说员的存在。

其中,个别解说员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许多竞技选手,这是对解说员这一职业的肯定,也是一场激烈的争议与辩论。

2006年德国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央视主持人黄健翔表演了一段被同行称之为「失声、失态、失礼、失常」的解说,解说过程中黄健翔情绪极为激动,话语中包涵着丰富的个人主观情绪色彩与明显的立场偏差。该比赛一度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认为他的拉偏架解说行为缺乏作为一名央视解说员的基本素养;有人认为这样的解说能带动观众情绪,重新定义了解说所扮演的角色与职能。

黄健翔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至少这场比赛上,黄健翔抢去了所有选手的风头,正式将解说员这一角色拉入了观众的视野。

「场上发生了什么?」「场上将会发生什么?」「为什么?」

时间的指针快速转动,一项叫做电子竞技的新赛事开始走入了大家的视野,而相比于传统竞技赛事,电竞对于解说员的需求则高了非常多。

传统竞技赛事的既视信息较为直观,跑步比赛大家都看得见谁跑的更快,足球比赛大家都看得见谁一脚将球送进了球门,至于所谓战术分配、技术讲解,这些是观众不需要的内容。观众与选手之间的隔阂非常大,观众不需要亲身去体验百米冲刺的训练或足球比赛上的战术指挥,过多的专业术语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因此传统体育解说往往只是在辅助观众观赛,或者说观赛节奏的掌控。

而电竞赛事,诸如英雄联盟比赛,倘若只解说场上发生了什么,那便是水平极为平庸的解说员,原因和前者恰恰相反,电竞观众最不需要的就是知道「场上发生了什么」,而是想要知道「场上将会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

 

是观众更为挑剔了吗?不,是观众和竞技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承载电竞赛事的游戏是人人都可以玩得到的东西。选手所对抗的赛事内容对于观众而言有着极为贴近的熟悉感,许多观众日常都操作着和选手一样的英雄,打着一样的地图。他们需要得到更多更强的思路与信息,而不仅仅是观赛时情绪与感官上的刺激,这是其一。其二,英雄联盟并非单纯的强度对抗,一场比赛的胜负伴随战术制定、团队执行、选手微操、局势理解等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普通观众凭借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需要专业的解说去引导观众读懂比赛。

电竞赛事催生了解说员这一职业的发展与推进,也向我们抛出了一系列十三年前就已经讨论过,或许未来仍需要再讨论的问题——

解说员应该承担怎样的职能,又应该具备怎样的操守?

30秒的米勒时刻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这是5年前英雄联盟一场国内赛区常规赛的解说片段,很短只有30秒,解说员由米勒、小米、长毛担任。

米勒:

哎这里,姿态又交了E了,要被秒了,姿态这个E交的有点尴尬。

虽然大招放出来,能不能换掉玉米?点燃能挂死吗?漂亮,射可可拿到人头,但是同样自己也要死。

小孩往后一撤,UZI选择强行换,一下普攻带走!闪现出框没有死拿到三杀!治疗一口还能有机会!

还在秀还在秀!有红buff黏住,没有关系,UZI已经拿到四杀, 还有五杀的机会!

看到UZI这边,三下普攻没——打——出来——最后一下粘到了!Penta Kill!

30秒堪称电竞解说员的教科书级别表现,2014年仅仅是LPL联赛开赛的第二个年头,在五年前的LPL解说席中能达到这个水平,唯独米勒一人。

首先,米勒在这30秒的时间里说出了大约150个字,平均每秒输出5字,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口误或语法错误,这是作为一名解说的口语能力基本功,是团战型解说的必备能力,也是最难培养的能力。接下来我们一句一句分析——

「姿态又交了E了,要被秒了」——赛场上发生了什么?姿态选手被击杀,为什么?他交了保命的E技能。

「大招放出来,能不能换掉玉米?点燃能挂死吗?漂亮。」——赛场上将会发生什么?死前丢出的大招+点燃可能会换掉玉米,换掉了吗?换掉了,符合预期判断。

「小孩往后一撤,UZI选择强行换,一下普攻带走!」——皇族的选手阵亡时说了一句漂亮,但转头皇族的选手打出亮眼操作时也卖力解说,这是作为一名解说的中立性,不偏向某一支队伍

「闪现出框没有死拿到三杀!」——团战中最亮眼的高光时刻,用最具有感染力的音量吼出,在最精准的时刻点燃观众的情绪

「还在秀还在秀!有红buff黏住,没有关系」——为什么选手能做出普通人做不到或不敢做的操作?为什么UZI敢残血追满血?这其中的内部联系是什么?哦,红buff,这是引导观众读懂比赛精准扼要的信息点。

UZI已经拿到四杀,还有五杀的机会!」——引导观众的心理期望,将所有目光与期待集中到这款游戏里单局最至高无上的荣誉「五杀」上来,调动与聚焦所有观众的注意力。

「三下普攻没——打——出——来」——将五杀之前的最后一个缓冲点刻意拉长掌控比赛与观众情绪的节奏,仿佛过山车冲下坡之前的最后一小段压抑,为五杀时刻的彻底释放蓄最后一段力。

Penta Q!!」蓄力瞬间释放,彻底引爆观众情绪,结束一段赛事小高潮的解说,留出给观众呐喊喝彩的空间。

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解说应该承担怎样的职能?又应该具备怎样的操守?米勒仅仅用这30秒完成了一份非常好的答卷。其中答案已经由笔者尽数标红。

(米勒、娃娃、记得)

而这五年的时间里,联赛解说的新面孔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和优秀,很多人都具有个人的独家特色。如「氧气瓶」型解说昊凯、电竞诗人解说王多多、英雄技能报菜名管泽元等等。

或优秀或独特的解说也成了电竞比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陪伴着千万观众一同感受电竞赛事的魅力。而之所以有解说新面孔的诞生,也为了迎来更多的新面孔,电竞解说员的职业化也成为了电竞产业化的基础之一,且势在必行。

电竞解说员的职业化

LPL开赛的头几年,是没有所谓职业的电竞解说员的,我们所接触到的那几位解说前辈往往是由国内其他游戏赛事的解说员转型为LOL的解说员。米勒在解说LPL之前在plu传媒解说了两年的dota;管泽元最早是打魔兽3并做解说视频的;娃娃的前身是QQ飞车和穿越火线的解说;而Joker则原本是WE战队的教练……

 

早期联赛尚不成熟,所谓的「解说」也只能这样仗着英雄联盟的热度,东拼西凑拉出一个草台班子,上了台打开麦就要各凭本事了。

也就是说,单纯为了要去做英雄联盟的解说,并最终成为解说的人,是极少极少的。

直到香蕉计划与视拳公司的问世,将这批漂浮不定的优质解说以优厚稳定的待遇签下。

直到2018年,上海体育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开了一个新班,叫做「电竞解说方向」,班里坐了21位朝气蓬勃的新面孔。

直到2019年4月,中国人社部宣布电竞职业进入我国职业标准体系。

直到最近,上海市政府三部门发布了「上海文创50条」,大力推动了上海电竞产业的发展,加快「全球电竞之都」的建设。

电竞解说不再是「打不好游戏只能解说」,而是电竞产业化的一份子,是赛事直播过程中与观众互动最多的角色,解说的分量,举足轻重。

所谓解说,解万千比赛,与千万人说。

更多电竞知识···

已入驻自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搜狐新闻 | 腾讯新闻 | 天天快报 | 一点资讯 | UC头条 | 界面新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