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医院不只有白衣 | 麒闻医事·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分院在重庆一个颇为知名的别墅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那几条道路上的法国梧桐已蔚然成林。重庆树叶落得晚,往往进入初冬才开始落叶,而近几天的冬雨之后,梧桐树叶竟然已铺满街道。

我天天从这里经过,但这风景竟然是别人从微信里传给我才看到的。

因为每天下班的时候夜已全黑,我就在黑夜里,错过了属于白天的所有颜色。

🌕🌖🌗🌘🌑

忙,累。

你都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事。

重庆的病房不像PUMCH那样是封闭管理的,全开放的病房,不但有各路家属,还有各种门诊来的联系转诊来的以及出院回来随访的、拆线的病人和家属,让病房经常热闹得像个菜市场。

昨天两个坐班车去本部检查的患者回来错过了班车,第二天家属怒气冲冲地跑过来“教育”我们,说我们没有安排好,没有联系好。

就像旅行团,你觉得导游可以有游客还没上车就开走了吗?

我毕恭毕敬地听着,心里想这是班车,班车,班车……

我心里想着还有三份出院病人的病历今天就该交了还没来得及整理,一个住院超30天的还没有进行超长住院讨论也还没有上报,马上就要到九点半了首台手术如果还没有开始被查到了要全院通报,而对于以上这一切医院的管理方式就是罚款罚款罚款;明天教学的PPT都还没有完全做完晚上又该熬夜睡不了觉了;昨天最新投的文章刚收到拒信还要琢磨找时间改一改换个杂志再投;一个外地的病人还托我帮他在病案科复印了病历再快递过去;科室里申请的某个卫计委课题明天要提交的项目计划书还得打电话给医院科研处问某些指代不明的地方是不是填写对了;手机微信的提示灯又在闪,某医疗服务网站的专员每天坚持不懈地发信息“提醒”我让给病房和门诊的患者对上级医生的网上工作站进行扫码登记……

这时候万幸手机恰到时候地有电话打进来终于把我从家属的思想教育课中解救出来,接电话的时候我以为是某个出院吃华法林的患者查了凝血像问怎么调药,结果是一个今天过来随访的病人打过来的,说:

傅医生,我们拿完药走了,看您忙没找到您,就跟您说声谢谢!

心口一热,我们在这些无穷无尽地琐碎小事里奔忙,都无暇去安抚,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

患者家属说得不对吗?

不是患者自己要跑到本部去做检查,而是因为分院做不了才让病人去的,所以难道医院不应该安排好这些工作,让患者在寒冷的冬雨里吹着风等了两三个小时最后还只能自己打车回来?

可是,这些事都该医生做吗?

2011年,我在美国UCSF交换。当时我们几个共同的感受是,这边的临床医生不用考虑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由于分工的细致和团队人数的众多,很多事情时不用临床医生操心的,比如这边有social worker,有NP(Nurse Practitioner,中文没有对应的职位,是具有处方权的护士),有nurse coordinator。

Social worker跟志愿者完全是两个概念,social worker是医院要付工资的,而且是要念完本科之后通过专门的培训和临床轮转(他们也是要转临床的!这边学药的学生,最后一年也要转一整年的临床!),最快2年通过考试拿到执照才能上岗的。

Social worker负责患者的出院,这样的专业化分工会让病人得到什么好处呢?

他们会关注医生出院医嘱患者有能有能力和条件执行,比如,患者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自己按要求吃药,如果不能,有没有家属可以帮助。他们甚至会关注患者怎么从医院回家,需不需要轮椅,没有轮椅上哪儿借。

你可以想象,患者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门诊是全预约,患者按时到点来,不用等待太长的时间,他会看见门诊医生热情地进门,熟悉地叫出他的名字,甚至说出他的一部分病情。神奇吗?不神奇,因为每个医生进来之前,已经有一个physician assistant问过病人的病史、查过体,而医生拿着physician assistant提供的小抄,装作很熟悉的样子再看病人。而在physician assistant问病史的时候,医生在另一间休息室里,喝着咖啡跟其他医生聊天!

是的,大量的辅助人员,让UCSF员工数量竟然名列整个旧金山所有企事业及公共服务机构第二位。麻省总医院员工23173人,其中医生占9%;护士占19%;管理人员占6%,剩下的全是辅助工作人员。

这样的工作方式,解放了医生,也让医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于是一个医生可以管理十好几个病人,甚至晚上值班医生会负责超过200个病人。

医院会这么做同样是出于利益考虑,聘请一个医生要花的钱,可以聘请10个辅助人员。我花20万请你,不是让你来写写病历的!

在美国,白大褂不是随便可以穿的。医学生只能穿白短褂,只有执业医师才可以穿白大褂。

而中国,医院里恨不得所有人员都穿白大褂。

在一片白色里,患者和家属根本不知道该叫谁是医生。

有一次我被患者叫“师傅”。当时挺不爽的,但想想,其实真是,干着各种打杂活,跟“师傅”有啥区别?

于是,对职业的失落和厌倦,像大姨妈一样周期性地袭来。

🍂🍂🍂🍂🍂

所幸,办公室的一整面墙,是落地窗。

得益于处在别墅区,因而获取了极好的视野,可以看看远山,以及,漫天的云——虽然并没有太多的机会。

当大姨妈又一次袭来的时候,一抬头,突然就看见阴沉的天空撕开一条口子,快落山的太阳吧最后一抹温暖的余晖,涂在远山之上。

我激动地拿手机去拍。医院的窗户,怕病人跳楼,都只能推开一条窄窄的缝。

我把手机从缝里绕出去,拍下这张照片。

愿可以还一份从容,容我去看见,生存之上,生活的颜色。

作者:自得麒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