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把经典还给老百姓经典文化美刊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lè),富而好(hào)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原文朗读】 【注释】 贫而无谄:人穷容易志短。 富而无骄:人富容易骄横。 贫 而 乐:安贫乐道。 富而好礼:富而更遵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中的两句诗。 赐 :子贡的名。 【白话翻译】 上一章说不要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而要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可以精益求精,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论语》的编撰者引用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来阐述这个哲理。 子贡在言语方面非常出众,有一次他问老师,如果一个君子虽然贫穷却不谄媚奉承,虽然富有却不骄横傲慢,这是多么好的品德啊,我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句话来形容,是不是非常贴切啊? 孔子答道,你形容得还算可以吧,但如果改成“贫而乐(lè),富而好(hào)礼”是不是更妙,虽然贫穷却仍然安贫乐道,虽然富有却又好礼呀。 子贡立即就领悟了老师的话外音,反应非常快,马上回答,《诗经》上有一句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像加工骨器象牙那样切了还要磋,要像加工玉器石器那样琢了还要磨,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老师啊,这两句诗是不是告诉我们做学问也要切了又磋琢了又磨,反复推敲琢磨以追求尽善尽美啊? 孔子非常高兴,直呼子贡的名:赐呀!从现在开始我就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以往的事,你便马上能推知未来之事了。 【解读】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诗经》中的两句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卫风·淇奥(yù)》。“切”,两物相磨,是制作骨器的工艺。“磋”,磨光,是制作象牙工艺品的工艺。“琢”,雕刻,是制作玉器的工艺。“磨”,摩擦,是制作石器的工艺。翻译成白话就是,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赞美主人公治学修身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诗经.淇奥 2.孔子师徒切磋学问的温馨诙谐的场面 上一章说,修道德做学问,只要达到了废寝忘食忘我的境界,才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本章就紧接着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两段对话衔接起来,否则就失去了戏剧性。 子贡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十个弟子之一,与宰我两人在言语方面最出色。他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觉得自己总结得很精辟,便沾沾自喜,马上美滋滋跑去告诉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孔子听完,随口改为“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层次和意境便不可同日而语了,立马见了高下。 子贡反应很快,但没有明着说,马上引用了《诗经》中的两句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回了一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师徒的诙谐表演让我们忍俊不禁,师徒一起探讨学问,像打哑谜一样,彼此之间心领神会,谁都不忍心捅破这层窗户纸,温馨而有趣,也展现出孔子诙谐幽默的可爱一面。 3.唐朝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 贾岛是唐朝的一个诗人,常常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费尽心血苦苦思考,以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有一次骑着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回来的路上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反复吟诵了很多遍,又想将“推”改为“敲”字,但一直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重复做推敲的动作,惹得路人又好笑又惊讶。正想得入神的时候,他的驴撞上了长安最高长官韩愈的车骑。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仔细斟酌。 【给我们人生启示】 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精益求精,以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