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167)《述而篇》第17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原文朗读】

【注释】

加我数年给我增添几年寿命。
《易》《易经》,《周易》。

【白话翻译】 

孔子50多岁任鲁国大司寇时研究过《周易》,但当时他觉得周易主要是一本记录卜筮之书,没有给与重视。随后周游列国十几年惨败而归,当他再次拿起周易时便爱不释手,废寝忘食书不离身,以至于韦编三绝。
孔子编撰了《易传十翼》,领悟到了周易的博大精深,再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由得发出感慨说:“如果能给我增加几年寿命,让我五十岁那时候就好好学习《易》,就可以没有这么大的过失了。”

【解读】  

1.孔子晚年专心研究《周易》,编撰了《易传十翼》十篇文章。

很多人认为《周易》是一本卜筮之书,其实它是中华文明的源泉,是中国人的一本百科全书,后世诸子百家从中各舀取一瓢水便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天道地理人世间的万千气象无所不包。
《易经》诞生于8000年前的伏羲,3000年前周朝的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编撰的《易经》版本称之为《周易》。因为其晦涩难懂,又与商朝的占卜记录很相似,所以后人大都认为它是一本算卦的玄书。
《周易》的卦象等核心内容一直是周王室的机密,一般密不外传,世人很难看到或读懂。孔子50岁左右的时候接触到了《周易》,当时他也觉得周易是一本卜筮之书,没有给以太多的重视。做了几年官后,便开始了十多年的周游列国,等到他回国后,已经68岁了。这时候他重新拿起周易细细研究,才发现周易的博大精深。“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专门描绘孔子学习周易的情形,书不离身,废寝忘食,翻的次数太多,以至于捆绑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次。

  孔子研究周易,韦编三绝

《周易》的本经部分不到五千字,而孔子编辑了十篇文章,多达两万多字,可以作为学习《周易》的参考丛书,就像给学易之人插上十个翅膀,这十篇文章也叫作《十翼》。可以说,没有孔子编撰的《十翼》,我们后人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读得懂《周易》。 
在《论语》中,孔子有段话直接引用了《周易》的原文,在《子路篇第十三》中,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其中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出自《周易》的第32卦恒卦,“”顾名思义就是像天地永恒那样持之以恒,其中九三《爻辞》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2.可以把《易传十翼》看成是孔子晚年对儒家学说的全面总结。

《易传十翼》共有七种十篇文章,分别是《彖(tuan)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和《文言》。孔子逐字逐句解释周文王和周公的原文,侧重于儒家学说的角度。
由此可见,可以把《易传十翼》看成是孔子晚年对儒家学说的全面总结,所以把《论语》和《周易》相互参照来学习,效果会大不一样。

3.《道德经》是《周易》哲理的升华,老子是研究《周易》最深的一个人。

既然说到《周易》,就不能不提一提老子,其实老子是研究《周易》最深的一个人,为什么?老子当年做过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周易》的核心机密是“卦象”,就像是翻译电文的密电码,这些机密都存放在周王室,外人一般看不到。而老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待到把《周易》融会贯通之后,老子摘取了周易中的一部分哲理,再将其升华成自己的学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写成了《道德经》,《道德经》八十一章的所有内容都可以从周易的原文中准确找到相对应的出处。
《周易》《道德经》和《论语》是华夏文明的三大经典,《周易》是总根源,《论语》和《道德经》各取《周易》的一半,《周易》是用阴阳来构造天地自然和人世间的万千气象,《论语》侧重于“”的一面,《道德经》侧重于“”的另一面。
所以我们如果能将这三个经典相互参照而学,效果会非常非常好。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孔子在晚年时能正确检讨自己一生的得失,我们为什么不能?其二,从孔子嘴中,我们得知《周易》这本经典的重要性。孔子对它都这么推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呢?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