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文”和“人文”的最早出处《每天学一点周易》之(179)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每天学一点周易


“天文”和“人文”的最早出处

我们常说“天文”和“人文”,那么这两个词语的最早出处在哪里?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周易。
周易的第22卦叫“贲卦”,“”读(bi),说的是贲饰文饰装饰,天地人三材都有贲饰之道,日月星辰的天道贲饰叫“天文”,人的文饰叫“人文”,天文”和“人文”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贲卦的《彖传》中。
孔子贲卦《彖传》的全文如下“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侧重于人性和社会国家的角度阐述哲理,从天地的文饰引申到个人的文饰和国家政策的美化。
什么是“天文”?就是天地自然的文饰。在贲卦的卦形中包含了几个卦象,下离卦为“”,下互坎卦为“”,上互震卦为运动的“行星”,上艮卦为静止的“恒星”。伏羲氏创立八卦时“仰观天象”,易经的最初起源就是从天象上来的,古人早就认识了二十八星宿,静止不动的恒星,作为方位坐标的“北极星”,转动的行星还有流星,太阳白天出来照耀万物,晚上有月亮给我们指路,天空布满日月星辰色彩斑斓,这就是天之“文饰”。相对应,大地也有了文饰,下离卦为“夏、热”,下互坎卦为“冬、冷”,上互震卦为“春耕”,上艮卦为“收藏”,随着天体自强不息的循环往复,大地上也出现了四季交替,寒来暑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什么是“人文”?下离卦为太阳为文明,上艮卦为高山止步,象征人类文明礼仪要适可而止,这是人的文采,故称“文明以止,人文也”。
那么“天文”和“人文”有什么用?孔圣人接着阐述。观察天文可以察觉知晓时序节气的变化,观察人文可以洞悉人情世故的变通,圣人以此教化指导天下人的行为,故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主 编 推 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