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鬼奶奶和孙子

 僰俗 2020-09-18

作者:简子

李民烟瘾奇大,一天没抽个三四包烟,天都不晓得怎么黑。

据说,每个月10条卷烟,都不够他抽的。

以前,他抽旱烟。这几年,旱烟味儿走到哪里都被嫌弃,加上他背着背篼走乡串户销售日杂副食品和香烟,就改抽香烟了。

李民在我们村,那是家喻户晓:黝黑皮肤,小小身板,活泼勤快,只是说话有点结巴。

他是新中国成立那年出生的,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就跟着奶奶过。直到15年前,他奶奶91岁寿终正寝。

他没成家,单身至今。

村里的女人们,他像对待女神一样,憨憨地笑着,卑微地打着招呼。

我记得他相过亲的,女方来贵州自习水的寨坝。那是夏天,李民穿的是中山服、黑裤子、解放鞋。

媒婆说,女方觉得他可能有痨病,要不大热天穿什么中山服解放鞋?

也许?可能?大概?其实是幼时家贫,曾经被冻坏过吧?

老爸说,1971年,修建“郭青路”(綦江郭扶~高青段),冬天大雪封山,李民也是光脚,草鞋都没穿一双,手脚满是冻疮,看得人落泪。

后来,他奶奶又陆续给他张罗过几回,人家不是嫌他丑就是嫌他穷。

他彻底死心了,单就单吧,至少满60岁成“五保户”,政府会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

20年多前,李民除了种地,还做起了小生意:空闲时间背着方体扁背篼,挨家挨户兜售日用品,包括香烟。

有人家需要白酒、啤酒、洗衣粉、盐巴之类的,他也立马送去。村里的老年人不上街也能买到东西了,特别感激他。

用上手机后,他更加方便为民服务了。若没特别事情,几乎能随叫随到。

他有爱心的,那年汶川地震,村里捐款爱心榜上,他的大名赫然在列。

他所在的新店子,赶高青场,得走一个半小时,还得上坡下坎的。赶中峰场倒是平顺些,可步行近两小时。

现在公路通了,他偶尔也能搭个蟠龙工程的便车。

政府给他吃低保,他说每月几百块只够他的烟钱:40元一条的,至少10条。

所以,除了当货郎,他还不停打短工:今天张家砍柴,明天李家割稻,工钱么,一百八十的,他也不计较,只要有活儿干。

提起他,人们会说,“勤快的老实人,就是烟瘾太大。”

李民种好几亩旱烟。眼下正是收获季节,看着地里碧绿肥大的烟叶,他一个人都能笑出声来:又能卖不少钱吧今年?

李民烟瘾大,这怪不得他,吞云吐雾,来自他奶奶陈氏的真传。

陈氏抽过大烟,无人能比。解放后抽了五十几年旱烟,烟瘾之大,村里的男人都甘拜下风。

遥想当年,陈氏年轻时,嫁给龚大户为妾。因相貌娇美,遭龚大奶奶妒忌折磨,吃了不少苦头;又因几年无出一儿半女,被龚家无情休掉。

陈氏改嫁给李炎庭。李炎庭乃乡村土豪,在本地炙手可热,做着多门营生:其中,在关门寺开的客栈和烟馆大大有名。

关门石乃一巨大石头,远远望去,仿佛一位把门的大将军把守要道,将九龙峡分为东西两截。

关门石成为关门寺,造像于道光二年。之后围着寺庙渐渐有了住户人家和商家客栈。

当时也,九龙峡茶马古道为川黔边境古道之“中大道”,官家军旅,贩夫走卒,牛马猪羊,不分昼夜,往来不绝。

重庆、南川、綦江、贵州习水及周边各地的牲畜贩子们,都赶着牲畜经此近道去江津李石坝(现今的李市镇)交易。

当时的李石坝,有整个西南地区规模最为庞大的牲口交易市场,公平买卖,生意火爆。

老爸说,他小时候常常见到赶牛的,赶猪的,赶马赶羊的,商贩几人或十几二十多人,牲畜几十、百多两百头,在青石板路上叠叠咄咄走着,人吼畜叫,蔚为壮观。

关门寺的李氏客栈,客房六十余间(旧址位于关门寺东30米的“横店子”)设有地下牲畜棚,能容纳几百头猪牛马羊。

方圆十几里内,其超大容量仅此一家。连高庙的仓上、九龙峡和仙凤峡交界处的两河口栈房、綦江和江津交界处的三角塘老场,都望尘莫及,更别说苦茶口、下石桥、新店子、火烧店等小客栈了。所以李家几年暴富,大烟馆更是利润可观。

陈氏抽起了大烟。昏暗的房间,豆大的菜油灯儿,明灭的烟枪,云里雾里,沉醉不知年月。

临近解放那几年,九龙峡匪乱,当家人李炎庭意外身亡。

陈氏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生意摇摇欲坠,无奈勉力支撑。

她一个抽鸦片的大烟鬼,没人养得起,虽然40岁就守寡,也没能再嫁。

时间到了1949年,山沟里解放了,禁烟禁赌,大烟馆关闭。

动辄哭诉“不抽就要死人”的陈氏,戒毒戒得惊天地泣鬼神,个中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1953年,周家收回关门寺地盘,陈氏及其他关门寺的经营者们,店铺迁到两里外的新店子。

新店子地盘属地主李翰珉所有。新搬来几家店铺,新店子一时间成为本村经济交易中心。繁荣的景象,一直持续到1958年,私人经营一律归公。

陈氏孤苦无依,伶仃着小脚,也没干过农活,生存都成问题。幸得当年捡得一个男孩收为干儿子,并张罗他成家立业。

可那干儿子短命,撇下了幼小的李民。李民母亲改嫁,他只好跟着干奶奶陈氏相依为命。

陈氏改抽旱烟了,长烟袋吧嗒吧嗒。她一坐就是小半天,面无表情。我自小认识她,可从来没见她笑过一回。

小学一二年级,我就读于唐子侃学校。三年级,我是在新店子读的,教室就在李民家隔壁楼上。

两张课桌拼在一起,坐的是长条凳。长条凳有六尺长,感觉相当威武霸气。

李民家后檐有一个特大水缸,曾经开过饭店的人家嘛。半圆形的竹水槽流出来的长流水清甜甘咧,一到下课,同学们都爱去舀水喝。

一个同学恭敬地说:“李大婆,我要吃水。”

其余同学就一拥而进,大水瓢舀起一瓢水,传递着挨个咕咚咕咚乱喝一气,喝完就一哄而散。

李大婆仍然端坐门口抽旱烟,不笑也不恼,看也懒得看我们一眼。

都说抽烟有害健康。为啥李家奶奶能活到91岁?

因为修青峰路,新店子所有房屋皆夷为平地。李民无家可归,寄住熊家,一住多年。

他说政府会发给三万五让他修房子,是么?

他已69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除了爱吞云吐雾,还会考虑修房子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