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考你:“南宫碑体”书法,见过否?爱吗?

 旷世缘q33hh84b 2020-09-19

转载自:求铮书法

    识得“南宫碑体”书法(简称“南宫体”书法),就要识得张裕钊。因为他是“南宫碑体”书法的创始人。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曾国藩高度认可他:“门徒中望有成就者,端推此人。”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康有为大加评赞他: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甑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乃大悟笔法”。

    日本现存的举足轻重、入会人数过万的书法协会“书象会”创始人宫岛咏士,经李鸿章亲允,方得留长辫,师从学书8年。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张裕钊生于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村张家湾的一书香世家,天资聪慧。道光18年(1838年),张裕钊考取秀才(16岁);道光26年(1846)乡试中举。道光30年(1850年)中选曾国藩主持的国子监学正。后入驻曾门幕府,成为“曾门四学士”之一。

    但是,张裕钊不喜仕途之黑暗污浊,决定弃官南归,以书文自娱。“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他曾于江宁、湖北、直隶、陕西等各书院讲学,一生桃李满天下,张謇、范当世、马其昶、日本宫岛咏士等都师出其门下。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张裕钊学书独辟蹊径。师法魏晋,不拘泥于隋唐,刚柔并济,创造出一种疏密相间,内圆外方的独特书体。取法魏碑,中锋行笔,侧锋点缀,精气内敛,筋骨挺拔,舒展、雄浑、瑰奇,造诣极深。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章太炎称赞他:“先生书世传宝,得此真如百斛明珠,尢与他人相绝”。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陈方点评:“笔画以斜为正,结体似圆实方,匆匆落笔的手稿,更无意为方为圆而方圆自得”。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张裕钊亦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信,常常自得:“近似西汉人,不下于方苞、姚鼐、梅曾亮诸人”。

    张裕钊《滕王阁碑》节选

    《重修南宫县学记碑》为张裕钊亲自撰文、书写的,刻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早在清末、民国初期就名扬海内外。现该碑藏河北南宫中学院内,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该碑通高2.4米,宽0.89米。碑文有楷书13行,共650字,是张裕钊书法成熟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炉火纯青书法之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因而得名“南宫碑体”,简称“南宫体”。

    张裕钊的“南宫碑体”书法名重一时,入选邢台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誉至今不衰。现在,南宫市就有一大批“南宫碑体”书法家,出版过书画集(作品)、举办过书画展的就达20多人。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