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8

 海鸥随畅 2020-09-19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8

一、

沙参甘润,重用15-30g以上能滋养肺脾二脏之阴。临证与牛蒡子、荆芥相伍可通肺络痹阻,凡临证见胸部憋闷,呼吸不利者均可在应证方药中加入三药,常收良效。

二、

治咳喘需用五味子时,切记要捣碎入药,这样五味方可具备。本药既能上敛肺气,以行肃降之职,又能下滋肾阴,以增纳气之能。

三、

丹参有化瘀生新之能,慢性胃炎应证用之可促进胃黏膜血液微循环,有利于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蒲公英入脾经,专解脾胃之热,且清热健胃;二药常合用,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益处。

四、

地黄饮子有滋肾阴、补肾阳、益气填精、化痰开窍之功。临床上对老年痴呆有治疗作用,现代临床已证实该方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可在实践中运用。

五、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治疗新生儿黄疸方:茵陈3g白术6g云茯苓5g太子参3g苡米5g甘草3g加水100毫升,取汁30毫升,分3次服用。新生儿病理黄疸其病机为脾失健运,水湿蕴阻于内。因新生儿“水谷未入,脾未用事”,脾失运化之职而患病,治宜开启脾运。方中白术开启脾土,健脾燥湿;茵陈清湿热退黄疸;云苓健脾渗湿,苡米健脾清热利湿,二药可使湿邪从小便出;太子参健脾益气,养胃生津,使邪去正气不伤;甘草调和诸药。

六、

虎杖、草决明、炒山楂三药合用,可治脂肪肝。取三药疏肝健脾、化湿祛痰、活血导滞、活血化瘀之功,故可收效。

七、

治面部色素斑用药时,白芷一药不可少,因为本品可引药上达颜面。

八、

临证体会不论何病,凡症见唇舌紫暗者,舌下静脉迂曲怒张或紫黑者,均视为瘀血内阻之象,即可用疏达气机、活血化瘀之药调之,常收佳效。

九、

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其义在于取陈皮理气而分清浊,行气降气,可使大补之气下行于根,中焦之气有根所依。体现了李东垣制方时“降胃气”之思路。“降胃气”可理解为是对胃肠等器官正常的通降生理功能的维护。

十、

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就在重视患病的“人”,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防治理念,亦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观”思想,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医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以此做为中医疗效评判标准,才能体现中医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