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经常能看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采用一种“怖式教育”。比如家长会这样恐吓孩子:“你如果再不听话的,警察叔叔就会来把你抓走!”“你不好好学习的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等等。 很多家长以为用这种“吓式”的教育就能让孩子乖乖听话,一直都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 我曾经看过一篇新闻,一位阿姨在路边发现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和家人走丢了,于是便报警。民警赶到后,正表明自己的身份时,这名孩子哇哇大哭,劝都劝不住。 “小朋友,我们是警察叔叔,你别害怕。”不管警察如何解释,孩子一直哭。 直到粗心的父母赶来,接到自己的孩子并解释说,自己平时习惯用警察来吓唬孩子,所以孩子才害怕警察。 父母“恐吓式教育”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让孩子遇到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深感害怕,遇到警察不知道求救反而认为警察是“坏人”,这让警察真的非常无奈。 家长没有往长久考虑,“恐吓式教育”只能短暂的唬住孩子,但把孩子的安全感也给唬走了,这种吓唬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实际上,很多成年人的心理疾病都源于小时候遭受的一些被恐吓的经历。 恐吓式教育到底带给了孩子什么?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的依靠,父母说什么,孩子基本上都会深信不疑,但他深信不疑的某些东西,会影响他们的整个童年以及长大之后。 一方面,恐吓式教育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父母试图对孩子讲一些,吓唬他们的话让他们变乖变好,这些话虽然在短暂时间内会有作用,可是时间一长,会带给孩子更加深远的负面影响。 父母看似无足轻重的话,实际上孩子都记在心里,会留下一辈子深刻的影响,而且这些恐吓语言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听话父母才会爱你,父母爱你是有条件的”。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父母“恐吓式教育”下,他们会形成自卑、胆小、自暴自弃、缺乏安全感等性格特征。有些孩子为了讨父母欢心,会形成讨好型性格,甚至有些孩子会形成习惯性焦虑,即使长大成人后也很难挣脱其影响。 父母本来就是孩子的依靠,但是在“恐吓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极有可能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遇到困难时迷失自己,走入绝境。 另一方面,恐怖式教育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 “你不好好吃饭,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 “你不好好写作业,老师明天要骂你了。” 利用警察和教师等职业来恐吓孩子,非常容易让孩子对这些职业产生歧义,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对这些职业的人产生抵触心理。一旦孩子对这些职业的人产生敌意,则又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其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 倡导正面教育,停止恐吓式教育
但爱孩子不能成为伤害孩子的借口,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不但毁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也毁坏了亲子关系。 1、传递正面信息 家长要采用鼓励式教育,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对孩子表现出信任与尊重。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不要再恐吓,而是给予理解,及时帮助他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促进其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家长试图用恐吓来让孩子变得优秀,那是痴人说梦。 2、引导孩子自主选择 父母是孩子的领航人,想要孩子在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必须让自己往心中的那个方向走去,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吓唬孩子。 如果你想要让孩子变成一个积极、乐观、勇敢、自信的人,那就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思考,尊重自己的本心,勇敢做自己想做的决定是十分重要的。 身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鼓励、信任与指引,孩子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才不会被恐吓的阴影绊住了脚步。 3、 给予爱的鼓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被肯定和认可。只有这样,他才敢向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迈出去第一步。 草莓刚8个月大小,就开始尝试走路,当时我和草莓妈妈都很担心,但也没有上前扶着,她一步一摇晃,慢慢的往前走了几步。我和老婆马上表扬她:“厉害了,我的草莓,你走的很稳,很棒!”草莓笑嘻嘻的看着我们,慢慢的,她学会了走路,到现在叽叽喳喳的跟我说话,这一路走来,更多靠着是父母的鼓励。 枕边育儿寄语: 如果父母爱孩子,那么就带给孩子更多的正面教育,而不是“恐吓式教育”,让孩子在爱中健康快乐成长。记住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