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气越少,口臭越重!一千年前的老方子,补阳除臭,我们不该忘记

 szxlyuan 2020-09-20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太平圣惠方》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口臭。

说起这个口臭啊,我们可能总会想到一些人,吃了太多肉,也不运动,结果消化不了,一张嘴就口臭熏天的样子。

没错,这个口臭的确和食积有关,和痰热有关,和胃火有关,有的还和肝火有关系。总之啊,多为实证热证。

但是,我今天在这里想说的,却和上述无关。我说的是,阳虚口臭。

什么是阳虚口臭啊?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我跟师学习那会儿,有一天,来了一个老爷子,是由他的女儿陪着来的。

来看什么病呢?很有意思,就是口臭。

老爷子女儿说,这几年,患者的口臭越来越严重,主要是那种难闻的腥臭味儿,特别明显。

这时候,老爷子开口了,不屑地说:“臭就臭点呗,都这么大岁数了!你拽我来医院干啥啊”?

好家伙,这话一说出来,满屋子都是腥臭、痰臭味。

当时,我老师也没说啥。毕竟,这么多年看病,啥患者没遇上过。他屏住呼吸,查看舌脉,发现舌苔厚腻,脉象滑濡,而且手掌不温。他就问,除了口臭,有没有啥别的毛病。

老爷子说,别的没啥,就是这几年觉得比以前怕冷,有点咳嗽,有点白痰。偶尔呢,还觉着有些腰疼。所有这些,几乎都不影响生活。

我老师听完,给说了一招。方见——

用细辛、炙甘草和肉桂三味药,按照1:1:1的比例,研成细末,搅拌均匀,每次服用3克,用开水送下去。先这样用着。不见效再说。

就这么三味药?患者和患者女儿都觉得奇怪。我老师却说,如果你们只想把这个口臭控制一下,这么做足够了。

结果,过了几天之后,患者的女儿来了。她喜笑颜开地说,这个办法回去用了以后,父亲的口臭确实有所缓解,更主要的是,痰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她这次来,是想问问,她的丈夫偶尔也有口臭,这办法用上去行不行。

我老师连忙摆手道:“哪有这么干的?不行不行”。

后来,我老师告诉我,他用的这个配伍,其实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办法,最初,记载于《太平圣惠方》。这是一个温阳除臭的办法。对于一些老年人、中老年人比较适合。它针对的就是虚寒证口臭。

听老师这么一说,我当时也听纳闷,觉得口臭不都是实热证热吗?哪来的虚寒口臭?但是,我听我老师一说,觉得这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还很普遍。

比如说上文这个老爷子吧。他手脚不温,近些年畏寒怕冷,腰疼,可见,身体没有明显热象,反而是寒象。同时,脉象滑,苔白腻,这显然是有痰湿。这情况下,你如果按照清热去火的办法给他治口臭,就坏了。

其实,他的根本问题在于脾肾阳虚。尤其是肾阳不足这个事儿,影响最大。他脾肾阳虚,身体运化、气化之能失常,所以水湿凝聚成痰。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湿凝聚以后都来到肺里,于是患者在呼吸、张嘴说话的时候,就有痰腥、痰臭味飘出来。

这个时候怎么办?及得温阳气,化痰湿,除口臭。

细辛、肉桂和炙甘草的配伍,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其中肉桂,可以温补脾肾阳气。细辛能入肺化痰饮。炙甘草温补中焦,增进运化之能。这三味药,分别入上中下三焦,以温阳除湿、散寒化饮为要,是比较妥帖的。

后来,我还仔细查阅了一下《太平圣惠方》。我发现了老师所述这个配伍的原型。原文是:细辛一两,甘草一两,桂心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熟水调下一两。这个办法的名字,叫做细辛散。宋代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克多一点。《中医小方大辞典》里头,记载了细辛散,标明每服3克。虽然讲“每服不计时候”,但是我认为,一天之内不能服用超过3次。一般情况下,一天服用一次就可以。

其实,我说这个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现在啊,有很多老年人存在口臭的问题,但是你看不到任何诸如痰热、食积、胃火之类的热证、实证。相反,他们多是虚寒之体。这个时候,我们就得考虑,是不是阳气虚弱,湿浊蕴于体内,形成了口臭。这个问题,其实代表着老人身体内环境的失常。如果放任不管,恐怕早晚会有别的病生出来。这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而且,通过近些年的临床报道,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以扶阳化浊之法治疗口臭,越来越受重视。今年3月份的《新中医》上,就有此类报道。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翻一翻、看一看。

总之吧,阳气越少,口臭越重,这个不是一句玩笑话。我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