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是在淮阴和海州之间展开,可尚未开打已经流产,从粟裕下令全力追击黄百韬兵团开始,战役就已经向着顾祝同他们设计的徐蚌会战方向迈进了。话说华野连夜发力狂奔,竟然在第二天下午就追上了黄百韬兵团,原来黄百韬兵团跑到运河前就傻眼了,唯一的一座铁路桥上已经堆满了逃避战火的百姓,一下再加上12万大军,秩序顿时大乱,等华野先头部队冲到的时候,正好抓住了黄百韬兵团的尾巴,叮当五六一通打,干掉了断后的63军。
刘峙发现华野大举进攻后,情知自己开始判断失误,在各部队难以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的情形下,急令原来部署于徐州四周的部队迅速向徐州集结,以拱卫徐州,这一下就把黄百韬兵团孤悬在了徐州以东,这时候黄百韬如果继续跑,华野还真的很难追上,那个运河不光能挡的住黄兵团,华野那么些个人也一时半会儿过不来,可黄百韬跑到碾庄不跑了,碾庄这地方有李弥13兵团留下的工事,就这么跑了不把之前的努力都浪费了吗,此时国防部也发来电令,说你可以在这地方休整一下,如果能击退敌人再撤就更好。黄百韬一想自己手里还有近10万人马,在此地打上一仗又有何妨,而且他相信依靠完备的工事,挡住华野几天并非难事。可令黄百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1月10日,华野三个纵队从北面杀入,突然出现在了徐州和碾庄之间。徐州的东北韩庄至台儿庄运河沿线是第三绥靖区的防区,第三绥靖区下辖77和59两军,黄百韬万万没有想到,两个军守一运河竟然悄没声西的被突破了,等发现敌情时,自己已是深陷重围。 原来这个第三绥靖区的司令是冯治安,副司令是何基沣和张克侠,这三位都出自那支赫赫有名的部队29军,在卢沟桥事变时,冯治安是29军代军长兼37师师长,何基沣当时是37师下属110旅旅长,面对日军的挑衅,冯治安以代军长身份下令坚决还击,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就是何基沣手下的219团(团长吉星文)。张克侠是冯玉祥的连襟,当时是29军副参谋长,跟随副军长佟麟阁驻守南苑。这三位在一起共事多年,抗战时的表现相当英勇,但不为人知的是,张克侠是29年的中共老党员,何基沣竟然也在39年秘密加入中共,好家伙这么两个高级将领竟然是中共的卧底,这还了得,后来张克侠的事迹还被拍成了一部在当时很轰动的电影叫《佩剑将军》,之所以叫佩剑将军,是因为张克侠曾经接受过蒋介石奖励的至高无上的“中正剑”。华野开战前就已经派一个叫杨斯德的和他们二人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战场起义,杨斯德是华野13纵民运部兼联络部部长。粟裕对何张二人是否能按时起义并无把握,华野三个纵队杀向贾汪时,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如果他们不能按时起义,就发动强攻。好在何张二人还是有惊无险的说服了众将集体倒戈,这些人对日作战时那是没的说,西北军好样的,没人不竖大拇哥,但这打内战就没那么精神了,华野大军压境,俩长官再一撺掇,降就降了吧。面对部下的哗变,冯治安表示,你们走你们的,我走我的,我是坚决不降。就这样,77、59两军放下武器,接受整编,华野三个纵队迅雷不及掩耳的截断了黄百韬的退路。 11月10日,新任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飞抵徐州,指挥徐蚌战役。杜聿明几天前还在东北指挥葫芦岛撤退呢,这会儿拖着病体来到前线,其实是蒋介石对刘峙的不信任,刘峙别看是所谓的“五虎上将”,但那毕竟是老了,从抗战开始就没正经打过什么仗,蒋介石当然更信任在抗日战场上经受过历练的杜聿明。杜聿明来后,建议坐视黄百韬兵团不救,派邱清泉和李弥兵团南下,黄维兵团北上,在宿迁夹击中野,这招还真是很厉害,因为中野本来就弱,刘伯承又不在,靠陈毅、邓小平的率领,想抵挡住敌人的全力进攻几乎不可能,这时就可能出现两个变招,一是华野分兵来救,则黄百韬之围可解,同时这边打援,那边黄百韬突围,则可对华野实施反包围,二是华野坐视不理,集中力量攻击黄百韬,则这边迅速解决掉中野,然后回师救黄,一样可以反包围华野,杜聿明认为只要黄百韬能够坚守7-10天,则不论华野采取什么措施,都可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先在宿迁开战的最大好处是争取时间,毕竟拥有12万人的中原主力黄维兵团在11月8日时还在驻马店,让他长途奔袭碾庄谈何容易,所以在宿迁先行开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这个计划遭致了所有人的反对,理由只有一个,黄百韬根本不可能在重兵围困之下坚守7-10天,所以最后刘峙还是命令邱清泉,李弥东出救援黄百韬,华野命令5个纵队围攻碾庄,其余部队全力阻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如此压力之下,黄百韬硬顶了足足12天,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杜聿明的计划,命邱李兵团南下的话,黄百韬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但坚守7天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的碾庄之战一直打到了22日,华野损失惨重,第七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自杀成仁。 在围攻黄百韬兵团之际,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放着分别担任过野战军主官的刘、陈、粟不用,而用一个从来没有独立指挥过战役行动的邓小平,这个安排很有意思,我想这恐怕是毛泽东的聪明之处吧,后来米卢同志深刻的领会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在带领中国足球队征战之际,放着资历、能力、威望最高的范志毅和 不用,而是选用了马明宇当队长,成功的减少了内耗,实现了冲出亚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