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麓书院这块“三绝碑”,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点画狼藉 2020-09-21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宋真宗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其门前的对联,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麓山寺碑》,由唐开元十八年 (730) 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传说为李邕生托名)勒石。原刻在古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

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南面护碑亭内(护碑亭1962年建),麓山寺碑为青石,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余字。字体行书。

麓山寺碑,因年久碑面风化,部分断裂,现存1000余字。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距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了。


放大看



李邕撰写的此碑碑文为行楷书,词句华丽,字体秀劲,集汉魏碑铭之长。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词章华丽,笔力雄健,刻艺精湛。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



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北宋元丰三年(1080),米芾因慕唐代李邕撰书的“麓山寺碑”,至岳麓山游览,于碑的侧面题词留念。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此碑,宋代的张栻、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



此名碑历来为人称颂。明王世贞说:“《岳麓寺碑》胜《云麾》……其神情流放,天真烂熳,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评价极高。此碑的特点:用笔方面,由于李邕博采魏晋时期钟、王书体和北朝碑刻书法之长,所以落笔坚实,谨严而开合得体。在结字方面,结构宽博,向四面开放,中宫紧缩,充分体现了李邕行书奇崛多变的艺术特色。



麓山寺碑不仅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瑰宝,而且也是重要的湖南地方文献。碑文叙述了自晋太始四年建麓山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和历代住持禅师传经弘法的情况,以及历代官员对该寺所作的贡献,可以反应出当地发展的历史。






攻书莫畏难
|锴公|
口碑好笔,聚锋之星
交易担保 微店+ 锴公|工楷专用,传统习字笔 小程序
▲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