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 文/刘媛玲 艰难的岁月里,除过每天两顿的粗茶淡饭,再没有别的可吃的东西。每年的春天,便盼望乡下的亲戚来,亲戚来了,便会有我爱吃的豌豆荚,那嫩嫩甜甜的豌豆荚是我春天里眼巴巴地盼望的美味。 我曾在乡下见过豌豆地,绿汪汪的一片,叶片不大,开着粉红色的小花。看着那小花,不知怎么,让我突然想起舞台上那些旦角演员的脸颊,不俗不艳,平添了亲近之感。知道开花后不久就会结出我爱吃的豌豆荚,心中就有了期盼,充满了向往。 由于喜欢吃它,那绿绿的豌豆荚在我的眼里也变得生动起来。它扁扁的,谦虚而不外露,把自己的果实紧紧地包裹在薄衣内,像母亲爱护着自己腹中的孩子,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整齐地排列的几颗凸起的、圆圆的豆粒的形状。 豌豆荚要在不老不嫩的时候吃最好。太嫩,吃起来汁液少,没味;太老,豆荚又失去了鲜嫩的味道。那年月,人们都普遍穷,走亲戚也没什么好带,春天带些碗豆荚给孩子,秋天掰几个嫩玉米。而亲戚带来的豌豆荚,总是那么受欢迎,那么鲜嫩可口。 豌豆成熟的季节,每当亲戚进家门,我眼睛就盯着那手里提的布口袋,虽然不多,有时就那么一大捧,但却能满足我荒芜童年的味蕾。不用洗,不考虑有没农药,小心翼翼地剥开那绿色的"外装",用手指从中捏出那少得可怜的几粒嫩豆,一粒粒放进嘴里,咀嚼、回味,那么鲜嫩、香甜,仿佛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那时只要是好吃点的东西一点也不浪费,绝对做到"物尽其用",吃豌豆荚也不例外。里边的豆子吃下去了,那两片绿色的"外装”也舍不得扔,从一头一折,然后用大拇指顺势往下一抹,那绿绿的豆皮就剥离出来,扔掉那层薄薄的透明的不能吃的"骨头",把豆皮放进嘴里,那绿绿的豆皮也带着一丝甜甜的香味,充溢在舌尖。我们给它起了一个不怎么儒雅的名字,好像叫做"豆皮打掌",不知我的记忆出错了没有。 儿时吃过的零食极少,仅吃过的一点喜欢的东西就那么一直留在记忆中,就像这甜甜的豌豆荚。现在一到春天,市场上也有卖的豌豆荚,但它除了唤起我儿时的记忆,总觉得颜色没小时候那么绿,看起来也没那么嫩了。总之,失去了对我的诱惑力。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