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父母子女出气,撬朋友恋人,与挚友反目,对配偶如仇敌,为网上的可怜人流眼泪……当下社会的人际关系,剥下那层文明外衣,内里其实一团乱麻,无处纠缠难解。陷在这些复杂的矛盾与关系中间,人难免受精神摧残与心理折磨,总觉人心不古,郁郁困苦。 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马未都曾感叹:现今的人伦之混乱,令人堪忧。他提出的纾困之法非常简单——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亲人之亲,不可无序 亲情是应该有序的,不是父父子子的上下之序,而是来与往、给与回的逻辑之序。现代社会讲求平等,讲求社会分工,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都成了一种平行关系,不受传统腐儒教条约束。 但越来越盛行一些撕裂的社会现状和矛盾,比如夫妻离心离德,比如子女口无遮拦呵斥父母,比如兄弟姐妹为争利益打得头破血流,比如父母弃管,丢孩子自己长大等等,亲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最为尖锐、激烈、刺痛人心的。 对此,马未都讲了两个家庭故事,反例是一家三姐妹之间不合,姐夫与妹妹有苟且关系,在父母的饭桌上因为拌嘴露了馅,闹得满桌人尴尬至极,老人愤不欲生。 正面例子是一个老人有六七个孩子,有出人头地的、有平平无奇的,但老人始终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一家人都受她的熏陶,关系和和睦睦。这位睿智老者处理家庭关系的秘诀很简单——“是亲三分客”,亲中有生。 事实上,过分亲昵和不分亲疏都是人对关系认知和划分无序的结果。在法律明确规定夫妻双方责任与财富分割的情况之下,夫妻之间感情占据主体,只谈钱财的是交易,过分侵占对方财富、欺压对方情感的不能以婚姻和爱美化,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霸凌。 在养育子女是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长辈与后辈不存在上下级和恒定的对错关系这种前提下,父母不负养育责任只顾自己逍遥是违逆人类本能与道德的,自私得不如动物。 子女在没有受到父母压迫的情况下呵斥、怨怼、憎恨父母,是无视父母为了给他们创造物质和精神环境、保护他们安稳成长而付出的心血与精力,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而闹着争夺父母财产无异于觊觎他人的财富,是一种披着“继承”外衣劫掠他人私产的强盗行为。 所有亲人之间的矛盾其实都卡在一个点上——“亲”遮住了人对逻辑与规律的认知和思考,导致亲而无序,亲而无理,亲而互伤最狠。 这是这个被“权利”和“自我”冲垮了基础逻辑的时代面对的困境与悲哀,只有放下过度的个人主义、克服过度的自私自利本能,辨明先与后、来与往、获得与回馈的关系,才能找回亲情的本位与亲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生人之冷,可予微热 人心不古、世态炎凉,这世道被骗子、蛮子搅浑了风气,以致人们格外警惕,大都以冷若冰霜保护自己,因而对陌生人可谓冷之又冷。这种冷既是不知如何开口的高冷,也是事不关己的薄情。 陌生的车站、繁华的街区,擦肩而过的人、迎面而来的人都是一张冷脸,被人搭讪只会露出鄙夷畏惧,匆匆躲得老远,因此遇到难处的人没人帮,倒地的老人没人扶,明星们的保镖生猛推开路人,年轻人在人群里冷冷清清、少言寡语,在网上活跃热烈,整个社会显得格外凉薄。 马未都讲了自己在机场与陌生人相遇的经历。作为名人,他在公共场合常遇到陌生人打招呼,一般的明星怕跟拍、烦扰,大都厌恶遁走,但他会热络回应,大约还会聊几句。 周围人看他那么热情以为是碰到了熟人,其实两人并不相识,他热情的原因是人家付出了热情,你置之不理没有最起码的礼貌,回应等于你认同大家在同一个圈内,没有高抬低看。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能说上两句话的陌生人并不多,你们一生可能也就见那一次,不设防的地聊两句无伤大雅,还能享受到一种收获感和愉悦感,这种处世之道就是“生人要熟”。 给陌生人一点不过分的熟,既显得亲切得体,给别人愉悦,也有利于释放自己的压力,至少平时跟同事、亲友无法启齿的话,对陌生人说起来没那么难,也没有遗患。 对关系亲密的人要留三分生分,这无处安放的三分熟,给陌生人刚刚好,可以变成温情,变成人情味,变成彼此的愉悦。因而不必拘于社会冷漠的传说,不必满心戒备与畏惧,适当分给陌生人一点不多不少的微熟,能达成双赢——体面别人,也成全自己。 熟人之亲,要有余地 友情热烈时胜繁花,友情分崩离析时一地残渣。自从“朋友”这个词被赋能功利,就已经变得很浅薄、脆弱了。今天听人说“这是我朋友”,“这是我闺蜜”,下次听人说“我们不是一路人”,“掰了”。 我们总是能在日常生活或网络上听说或见证各种人无由交好再悄然陌路,突然合作又突然为敌,一面之缘的当朋友拿出去卖弄,打得火热的因为细微矛盾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个熟人熟着熟着就不熟了的怪异世界。 马未都说熟人是跟你交集多多的人,这使得你们交际上亲近,但这种亲近不是心理和精神上亲近,只是一种表象。 表象之下,我们不能跟熟人太亲近,一旦好到没了界限、没了隐私,那就注定要出问题,因为这种自我暴露等于将自己的软肋交了出去,翻脸时会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器,比如要好的朋友和同事,他们知道你的住址、家人,知道你干过什么好事坏事、最怕什么,一旦他针对你,绝对可以一招制敌。 人年轻时都意气用事,跟谁情义相投走得很近或者横竖看谁不顺眼都有可能,社会上这种意气用事的人中女性居多,两人互称闺蜜,好时如胶似漆黏在一起,毫无顾忌,无所不谈,疏远或翻脸后却在彼此背后讲坏话,互相攻击,没完没了。 熟人过熟,是对他人误判或无法节制自己的情绪收放引起的,要么是不能认清一段关系的本质和程度,要么是不能自控,习惯性去跟人无限坦诚。这种无度是一种自毁,人的行为不能被另一个人完全认同,一个人的思想不可能被另一个人完全接纳,人与人之间就注定存在分歧。 当不加管控自己,向一个人透露得越来越多时,注定两个人之间的分歧也会不断累积、增长,最终攒到爆发,导致友情终结甚至演变成敌人。而熟人与敌人只有一墙之隔,有史以来真正被敌人打垮的人很少,大都是被身边人搞死的。 因此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一种把握友情的最好尺度,想维持绵长稳定的关系,就要学会控制感情投入,给彼此留出安全距离,熟而不亲,亲而不熟。 当下社会里的人对处理人际关系大都不擅长,不是折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痛苦又彷徨,失策又失态,以致整个社会氛围都让人觉得哪儿不对。 想改变的人乐于求助增长情商的书籍,但其实一切现象在社会里,一切也答案在社会里;一切都折磨着自己,一切解决办法也必得从自己身上找出。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种“中庸”,将自己的全部感情统筹好放在天平上,合理规划,重新分配,给亲近的人留缝隙,给熟悉的人留余地,给陌生人分点热情和温度,每一处都不要给太多,每一处也都不要遗漏。 找到平衡,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和谐起来,社会、人伦也会各归其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