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句称呼,看地球为什么流浪?

 彭允好 2020-09-22

《流浪地球》逆袭大卖,成了春节档票房的最大赢家

截止201921514:30,《流浪地球》上映11天,总票房已经达到32.69亿元。

成功者自有其成功之处,我非影评人,不敢妄评。

媒体评论说:《流浪地球》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科幻片中国科幻片的春天即将到来。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故事放置在太阳即将灭绝,人类为了延续生命,开始了自我放逐2500年的历程。

影片制作精良,场景宏大,以前只有在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才能看见的场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科学技术发达的有力支撑下,也做到了近乎完美地呈现。

为此,我也贡献了一张电影票,欢庆国产科幻大片时代的到来。

我为中国电影人能制作出这么经典的一部科幻大片而感觉骄傲,为他们点赞!

下面我要讲的,跟影片本身关联不大,甚至,跟科幻无关,跟现实有关。

影片不仅描绘了人类为了生存而带着地球流浪的科幻场景,也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在地球剧变中自我救赎,完成家人和解的亲情故事。

这是中国人最典型的核心情感:家庭。

而在影片开头,主角刘启(屈楚萧 饰)对外公韩子昂(吴孟达 饰)的称呼,左一句“老东西”,又一句“老东西”,让作为观众的我,感觉很不舒适。

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基石,孔子在《孝经》中说: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做人的品行,没有比孝更重要,更基础的。

孔子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孝之道,首先在于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尊敬,首先体现在言语上,其次是体现在行动上。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老东西”这三个字,是具有贬义歧视色彩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称呼。

虽然,在这个影片中,这个称呼是想表达主角叛逆心理的人物设定,不应上纲上线,大加鞭挞,但还是让类似于我的观众听起来,很刺耳,很不舒服。

而最可怕的,还不在这部影片,在很多国产的电影电视剧中,都曾出现过很多类似这样的,对父母长辈不敬不孝的称呼。

影片作为传播人类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这类称呼的大量出现,且引不起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那只能昭示着一个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已经陷入低谷!道德人心已经受到严重的污染!

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心若死了,人活着,剩下的只是一副躯壳。

心还活着的依据,首先在于人还有道德,还有良知,还有最基本的对父母长辈的感恩和孝道!

地球要被迫地流浪,根本原因不在于太阳,而在于人类自己。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人类之所以要建立道德体系,文化体系,就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人和内心的善恶活动,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约束和规范人类社会的行为,引导人们追求善良、正义和光明。

地球上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人类缺乏道德,缺少文明造成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唯有我们行为的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中国人的老祖宗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群体,早在2700年前,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就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孔子也说礼,无以立。

孝文化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基础,是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前提。

一切的人格教育,精神传承,没有比推行孝道更重要,更迫切的了。

不过管仲和孔子没有预料的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孝文化竟然会变化成这样。

后代子孙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们可以不要道德,不要道义,不要礼义,不要廉耻,不要规矩,硬是凭借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就可以把人为污染的地球带出了太阳系,回头还骂句“老东西”。

这是科学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但也是道德的悲哀,文化的悲哀!

在这部科幻电影中,最委屈的也许就是太阳,人类把自我毁灭的原因归结到太阳身上,太阳无辜躺在中枪。

不知太阳是否具有语言,不然肯定会骂一句“我……”,然后万句草泥马呼啸而过。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