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说禅:一刀两断

 禅艺会 2020-09-22

有则禅宗公案这么说:一日,一向宁静的禅院人声嘈杂,方丈南泉禅师过来看,原来是东、西两堂争一只很可爱的猫,都说是自己那边的。禅师就提起猫来说:“道得即不斩。”意思是你们说一句符合佛法大意的话,我就不斩此猫。众无言对,南泉于是一刀下去,斩猫儿为两段。

此典故出自《碧岩录》,该如何解读呢,是“一刀两断”还是“乱者当斩”?一刀两断,断绝烦扰问题的根源,落得个清静;乱者当斩,是对乱麻般的烦恼在形式上加以翦除,重新来过。这样解释都挺拗口的,更恰当的理解是——禅修本来是“不二”法门,超越人人都有的分别心、取舍心,乃是生命的真谛,像这般纷争,已然违背了真谛,禅的生命已死,故此给你们看,你们现在就是这个死状。

僧众们执着于猫,仍然是没有走出心迷,却是可怜了猫的性命。在此事过后,赵州和尚来访,南泉讲述这件事给他,赵州就把草鞋顺手脱了,戴在头上出去了。南泉赞道:“你当时若在,恰救得猫儿”。赵州的意思是:这种执迷,是本末倒置也。当时如此回答的话,自然南泉就不用斩猫了。


禅宗讲悟道,重视的是“机”这个字,因此有“禅门机锋”之说。在此时机一刀下去,小猫变为两截,是谓“当机立断”——当然,这是一个文字游戏;南泉一剑下去,最关键的是时机。南泉一方面是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向弟子们展示了一个悟道的机会,也就是那一刀将落未落之时。古人论“机锋”如两军交接之危、坡头累卵之险,似乎是常能从中看到杀气、看到生死交错的边缘。

禅宗讲究斩断意识,不怯于偶尔露出一副凶相。赵州和尚与官人游园,惊走一只兔子,官人遂问:“和尚是大善知识,兔见为什么逃走?”赵州答曰:“老僧好杀!”好杀倒未必,智慧如剑却是情实,生死交错的时机也常常让人大彻大悟,“向死而生”。雪峰禅师领着僧众下地干活,看到一条蛇,于是用棍子挑起来,对众人说,瞧一瞧看一看,然后咔嚓一下用刀砍成两截,丢到一边继续锄地,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弟子们惊奇,禅师却说:这多干脆!是,当断则断,然后该干嘛干嘛,事情已过不留痕迹。

碧岩录最后一则录了两句答问。问:“如何是吹毛剑?”那无比锋利的智慧之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答:“珊瑚枝枝撑着月。”如每一个珊瑚的枝梢都托着圆月的身影,那温和、静谧的夜色,而杀气去了哪里?时机,就在这珊瑚与园月相接的那一瞬间。


禅宗之剑不仅是快刀斩乱麻般破解一切妄相,而且在于这若即若离的一个无言的巧合。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什么是时机?不就是一种天意与人事之间的巧合吗?是巧合,让人体会到什么是幸运、什么是缘分、什么是觉悟,而这些都是不能以思维理解也不能预测的,甚至也不能用言语说清,只有当事人自己来体会。那若即若离的一刻是神秘而美妙的,并且因为我们当时的领悟而立刻成为永恒;那一刻的幸运,那一刻的幸福,毕生都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世界。


浪漫的本质就是这种若即若离,也许是街边的偶遇和对望,也许是相伴一段路程的微妙,也许根本是玄妙不可言。云门问僧:“释迦牟尼与眼前诸事相交,是第几机?”——以佛眼来看眼前的种种琐事,是怎么一个情景呢?然后他又自己答道:“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这看似毫无交涉的双方,在整个世界的一体中,就这样地一起在着。南泉说,道得就不斩;你说出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浪漫就凝固,整个世界就凝固成一幅画,贴在你家的墙上。这句话是:“我们从来没有相聚,从来也没有别离,看,在那一刻永驻的风景里,一边是我,一边是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