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宝莉、美涂士、巴德士等涂企为什么都“不爱”建博会了?

 涂料经文库 2020-09-22


建博会虽落幕 但思考仍在续 

7月11日,第22届广州建博会正式落下帷幕。

对于涂料人而言,这届建博会颇不寻常:没有国外企业的参与;展会规模缩减、参展商数量与人流量都有所下降;防控措施严格:入场全测温、绿色“健康码”成通行证等等。

在高端墙面涂装馆中,涂料参展商分布图:大部分涂料企业均在这个展馆中。

不过,作为疫后首个如期举行的行业展会,本届建博会依然延续往年势头,获得了各方热切的关注,共吸引了全国24个省市的1600余家行业翘楚参与,其中68家(不完全统计)为涂料企业,现场人流量也远远超出预期。

然而这次参展中,你会发现许多“该来”的“大牌”涂料企业缺席,包括:嘉宝莉、美涂士、巴德士、美国邓恩、德国菲玛、荷兰蔻帝、瓦帕茵特、格式文化、MF、连年家居等。“这并不是临时起意的,早在去年年尾就有这个念头。”其中一家品牌商对《涂料经》如此表述道。

广州建博会现场人流量虽然较去年有所下滑,但是整体超出预期。

在广州建博会萌生之初,展会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曾帮助国内涂料企业打开与世界沟通的渠道,并逐渐成为企业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涂料企业利用展会接触客户的平均成本仅为其他方式接触客户成本的40%。

然而,随着展会同质化的日趋严重,模式老化、缺乏创新、次数过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线上直播盛行,交通方便;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客户短时间内便可以完全了解或访遍自己的目标供应商。这种状况都让广州建博会等展会的客流量大幅减少,参展效果大打折扣。

德国舒纳沃恩漆展位

更有涂料人如此评价广州建博会“这次展会其实价值不大,大家都有点‘按时打卡’的意味”;还有人说“线下展会越来越难转化流量,参展的‘招商价值’正在逐步流失”……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弃展而去,探索品牌营销、渠道开拓的新途径,今年嘉宝莉、美涂士、巴德士等涂企缺席建博会就是当中较为突出的例子。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参展的人群中认为“展会对企业的影响力正在减少”。

芬兰芬琳漆展位

某主攻外墙涂料品牌商就曾透露,一场展会的投入成本若以200方面积来计算,展位费就20万左右,搭建费25万,样板20万,人员差旅费、食宿、接待等费用约5万,这意味着200方的参展投入不会低于70万。

“但可能只能招到10个左右的意向经销商,最后落地为2个店,即投入70万,招商成功2家。”在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市场费用紧缩时,特别是受疫情的影响,许多涂料企业的资金尚未回笼,他们不得不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对于展会的选择更成为摆在市场人眼前的严肃课题,“雨露均沾”的参展方式早已过时,广州建博会也不过是“牺牲者”之一。

此外,受中国经济增速影响,受地产调控等多个方面影响,家居建材行业市场前景不被看好的情况成普遍认知,加上各路专业非专业的自媒体、媒体一通网文渲染,让原本风声鹤唳的涂料市场雪上加霜。出于市场前景的“预知”,无论是参展商还是观展者都大部分抱着悲观的态度,本届广州建博会的参展效果受到的质疑程度比以往建博会更为严重。

作为广州建博会的“常客”,巴德士去年“一展双馆”,但是今年也成为“缺席者”之一。

除了一些因主观因素弃权的“选手”,还有一些因品牌战略调整,从而被动放弃。“2020年,品牌战略发展路线已做调整,我们市场重点已转移至北方、西部、东部……而广州建博会主要是华南观众,所以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区域。”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一线涂料品牌缺席建博会,或因不看好参展效果,或因非目标区域、资金链绷紧。这都表明一些涂料企业开始走理性发展之路,不再盲目跟风,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多渠道发展建立品牌形象,并非仅仅依赖于展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展会的作用与地位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涂料品牌商是拥抱展会还是出走展会,皆由自身发展、定位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抉择。现今“展能过剩”,展会效应减弱,嘉宝莉、美涂士、巴德士等涂企“不爱”建博会,都在情理之中。

END 。

值班编辑:梁华婵


涂料行业展会盛极而衰了吗?

展会“围城”

透视建博会:中国涂料行业或迎大变局与新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