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聊斋 】二班

 稻读公社 2020-09-22

文/徐啸

《聊斋志异》的世界里,各行各业都有,其中,当然也有医生。那时候没医院,很多医生呢,都是周游四方,行医济世,因此也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

话说有位医生,叫做殷元礼,医术高明,尤其擅长针灸。某一天,殷医生跑到了山区,一时走迷了路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手上也没个智能手机能叫个滴滴。这万一遇上什么野兽,那就是给野生动物送晚餐了。正在慌乱之际,前方来了两个大汉,两人貌似认识殷医生,上前自我介绍,说两人是兄弟,但不叫海尔,一个叫班爪,一个叫班牙。两兄弟请殷医生去他们家住上一宿,同时也有事想请殷医生帮忙。殷医生正愁晚上的食宿呢,于是欣然前往。

到了班氏兄弟家,原来是他们的母亲,脸上长了两个大脓疮,痛苦不堪。两兄弟殷切地招待了大夫,并请他为老母亲治病。这时在灯光下,殷医生才发现两兄弟长得身材高大,面色凶狠,颇有昆山龙哥的架势,心里不禁有些怕怕的:这要万一治疗效果不好,医闹起来,自己这身板可挨不了几下。不过,医者天性,再加上两兄弟对母亲孝顺恭谨,对自己也言语客气,就壮着胆下手医治了起来。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殷医生不愧名医的称号,一晚上就把两个大脓疮治好了。两兄弟千恩万谢,送殷医生出了山。

过了几年,殷医生又跑到了这座山里,又迷路了,看来医生也医不好自己的路痴。不过这次没遇上两兄弟,遇上了一群狼。眼看小红帽的悲剧就要上演,突然跑来两只猛虎,把狼杀了个精光,却碰都不碰殷医生。殷医生有点生气:“我的肉那么臭吗?种族歧视吗?”不过保住了性命也是好事,殷医生也就不和老虎计较了,远远地跑开了。这时,前面出现了位老太太,一看见殷医生就很激动:“恩人呐,早知道你要来,我就叫两个儿子去接你了,看来和你走岔路了,没接到。快进屋吧。”殷医生一看,原来是上次那位脸上长疮的老太太呀,很开心,晚上的食宿又有辙了。

老太太很殷勤地拿出酒肉招待殷医生,自己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陪着,两人都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殷医生首先被震耳欲聋的呼噜声吵醒,睁开眼一看,差点吓破胆,自己睡在块大石头上,石头下是只睡得正香的大老虎。再仔细看,大老虎脸上两个巨大的疮疤,原来班家母子,都是老虎呀。殷医生暗自庆幸:幸亏老虎讲情义,没来查我的医师资格证,没来追究我从人医到兽医这跨科治疗的错误呀!

蒲老爷子的世界中,感恩这种品德是很常见的,即使凶狠如老虎,也对救命恩人心怀感念。不过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吧,估计他不知道,在几百年后,会有一种交通工具叫做火车,日行千里,载客千人。更不会知道,在这种交通工具上救人的医师,需要随身携带医师证书,还要被录像、被要求签字画押的。

其实吧,有些人不知道哪根神经过敏要干出这种蠢事,因为就算是铁面无情的法律,都针对紧急救助展现了温情的一面。《民法总则》第184条就明确指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有时候,我希望有些人能好好跟老虎学习一下做人的道理。

作者简介

慈溪三院坐堂,诗词学会站岗。因调《临江仙自嘲》

甚愧流年虚度,换来满腹肥肠,半生养得臭皮囊。百般无一用,疏懒入膏肓。人道条条大路,何如信马由缰。多情华发渐成霜。还妆弥勒笑,不复少年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