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科君来了(第78期) | 囚徒的抉择

 稻读公社 2020-09-22


导语


各位稻友:

大家好!“稻可果腹,读亦润身”,这里是稻读公社。我是晓鸣,本周三的“社科君来了”又与大家见面了。感谢您此时的收听与陪伴!希望,您能喜欢!



社科君

说事

一次,警方在一宗盗窃杀人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了两名犯罪嫌疑人,种种迹象也指向他们。

但是,他们都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顺手牵羊偷了点东西。警察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尽管两名嫌疑人中只要有一人供认罪行,就能确认名嫌疑人罪名成立。

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分别跟他们讲清了他们的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人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一人将判8年徒刑;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那么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



当然,如果两人都拒不认罪,那么警察手上缺乏证据,他们将以较轻的偷盗罪各自被判1年徒刑。
那么,囚徒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将自己的刑期缩至最短呢?
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即使他们能交谈,也未必能够相信对方不会反口。一般都会选择坦白。

社科君

说理

上述故事说明,如果两名嫌疑人真的是犯了案,在如此困境中任何一名理性囚徒都会做出坦白的选择。因为,若对方选择抵赖,自己选择坦白,会让自己获释,所以会选择坦白;若对方已经选择坦白,自己唯有坦白,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还是选择坦白。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坦白。


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对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能得到最优的结果,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非理性的,最终导致对集体中每个人产生不利的结果。



每个人想到的首先都是自己的利益,但最后的结果既没有使自己获利,也没有让大家从中获得好处。为避免囚徒困境,我们应该加强内部协作,不仅每个人要充当理性的经济人,集体也应该成为理性的经济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集体和内部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社科君

提示

所谓囚徒困境,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出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这里是稻读公社,我是晓鸣。人文社科普及是一场漫长灵魂之旅,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支持。如果您喜欢稻读,并愿意支持社科君,也可打赏。


(打赏二维码)

今天的“社科君来了”就到这儿了。稻可果腹,读亦润身。感谢您的收听与陪伴!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