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康彦龙):“首先需要完成由学生到公仆的身份转变,要在农村工作实践中磨砺成长。”“只有村民把我们当自家人,才会讲真心话,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做到精准帮扶。”……聊起扶贫工作,90后小伙戴永生有很多的感悟。 2018年6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戴永生选择报考了陕西定向选调生并来到了延安,开始了自己的驻村帮扶工作。“我的学习之路并没有结束,而是到了一个新课堂,遇到了一些新老师。” 延安作为革命老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地区,来这里工作后,戴永生先后担任了宝塔区川口乡川口村第一书记和冯庄乡杜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村里来了个大学生” “当知道要担任川口村第一书记时,我脑子里真是一片空白。”面对突如其来的的任务,戴永生心里没底,甚至有一丝畏惧。这是个什么样的村子、多少贫困户、有什么产业……一系列问题都在他脑海当中打上了问号。 到村里的第一天,简单安置之后,戴永生便和所有村干部见了一面,去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当时正好赶上村里开展经济普查工作,他就主动要求去当普查员,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村里的村民、门市、企业、重点地块等挨个走访摸排了一遍。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对于来自外地的戴永生而言,方言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关。“为了能让交流更顺畅一些,我就一边靠听一边靠猜,实在听不懂,就让一旁的村干部给解释一下,时间一长,也就可以听得懂了。”戴永生说。 来村里没多长时间,戴永生的第一本走访日志就写完了,可是这么多的信息该如何处理,如何利用?刚开始他自己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在多方尝试之后,他便简单地画了张村子的平面图,标注了每户的位置,备注了每户的基本情况,把人口、土地、贫困户、集体收入等信息梳理了一遍。 川口村是一个城郊村,户籍人口和外来居民有3000多人,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集体收入主要靠“三产”。脑子里有了村里的宏观信息,戴永生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来村里一段时间后,村民渐渐地谈论起了“村里来了个说普通话的大学生,是咱们村的第一书记”。在戴永生看来,这句话既充满了村民对自己的期待,也有对自己的怀疑。 “当时我的关注点集中在了两户兜底户身上,我也常去那里,了解他们都有些啥困难,我如何去帮他们。”戴永生说。 “学生娃”成了“好书记” 60岁的曹忠亮家是村里的兜底户,他早年因患脉管炎致截肢,老伴精神失常,老两口除了政府兜底政策和救济无任何收入来源。戴永生走访时发现,他每次去曹忠亮家,都能听到屋里传来拉二胡的声音。 聊起二胡,曹忠亮更是滔滔不绝,他说自己年轻时,最想当一名老师,教娃娃们学二胡。戴永生注意到,曹忠亮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他更需要交流和分享。 于是戴永生想到了让曹忠亮去做直播:“曹叔,你二胡拉那么好,也可以拍成快手嘛,让大家都看看。”曹忠亮笑着说:“我连智能手机都没用过,咋会弄那些个东西?” 戴永生发现他很想做直播,但是怕粉丝不多,直播设备又得花一笔钱,就一直在拒绝。戴永生鼓励他说:“我来教你用快手,直播设备我来想办法给你解决,咱们前期可以先发发视频,积攒上一定人气再开直播。” 就这样,村里向乡政府申请了5000元,给曹忠亮购买了智能手机、麦克风等直播设备。在村主任的协助下,直播慢慢开了起来,粉丝增长量出乎意料,短短3个月突破20万,现在粉丝量稳定在了25万左右。 对曹忠亮而言,一把二胡既拉来了好收入,又拉来了好心情。现在,戴永生已经不在川口村工作了,但曹忠亮还常常打电话跟他分享直播“趣事”。 路不好、停车难,一直是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戴永生和村干部的一起努力下,村里2公里主干道油化了,干道两旁裸露地块建成了停车场;协调了70盏路灯,照亮了新农村,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天然气管网铺设完成,家家可以使用;污水管网铺设完成,解决了全村污水处理问题…… 看着村里的变化,戴永生也从村民口中的“学生娃”变成了村里的“好书记”。 “不能干坐在办公室里想帮扶办法” 2020年初,因工作需要,戴永生到区委办驻冯庄乡杜坪村驻村工作队担任队员。职务有变,但责任不减,扶贫的担子反而更重了。 “比如想种大棚缺资金,那我们就帮他办小额贷款;疫情期间不好找工作,我们就帮他联系工作岗位;种植遇到技术瓶颈了,我们就帮他联系技术指导员。”在戴永生看来,扶贫不能干坐在办公室里想帮扶办法。来到村里后,他经常要家家户户多走走,田间地头多看看,和老百姓多聊聊,看他们有什么具体问题。 刚来杜坪村,戴永生就在队长的带领下按个走访了23户贫困户,看了大棚产业园区,这是杜坪村的“聚宝盆”和“摇钱树”,就这样,大棚便成了戴永生新的“办公室”。作为外地人的他以村为家,吃住在村上。 杜坪村属于贫困村,农民产业以农业为主。这些年,通过扶贫干部努力,杜坪村陆续建成70座温室大棚、150座大弓棚,种植果蔬,带动全村人就业,贫困户全覆盖。 村民杜成银有两个大弓棚,一个温室大棚,戴永生每天除了干工作队的日常工作,其余时间都在大棚里,有的时候看着学,学会了就干。种小瓜没赶上,赶上小瓜浇水、打药、摘小瓜、装小瓜到卖小瓜,前不久大棚刚刚换茬,又种上了油菜、菠菜、韭菜等各种蔬菜。通过与村民一起在大棚里劳动,和村民增进了感情,在聊天中进一步了解了村情民情。戴永生也成了村民口里的好后生。 “杜坪村还要在大力发展大棚产业的同时在观光旅游、采摘以及农耕体验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就业,保收增收。”戴永生说。加入到扶贫一线两年多以来,戴永生最大的感悟就是工作要勤快,不能懒。 “住到村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假如只是把日常工作应付了事,村民就对你没有好印象。”戴永生说。(校对:李英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