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台湾有部非常火爆的电视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具体内容柠檬在此不多说,建议大家自己去看,每个人看完可能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的过程中,有一个疑问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好人跟坏人区别在哪? 剧中人物我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凶手及其家人,受害者及其亲属,其他参与或旁观的人。 通常来讲我们会说杀人犯是坏的,但他的家人是否也是坏的呢? 剧中凶手李晓明被捕后,媒体曝光,他的家庭被整个社会排挤,父母妹妹不得不隐姓埋名过着暗无天日的逃亡生活,但他们有错至此吗? 他们自己从没想杀人,也没想自己的儿子去杀人。 用李妈的话来说: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但是社会容不下他们。 那指责他们的人是坏人吗? 好像也不是,他们只是想为受害者打抱不平,想把“恶”消灭。 所以到底谁是坏人谁又是好人呢? 台湾心理学家陈俊钦写过一本书叫《黑羊效应》,在这本书里他详细分析了这种“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诡谲现象。 当我们处在群体之中时,我们的个体意识会被群体意识取而代之,思考和判断力也会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从而在群体意识下做出让自己意识不到的事情。 黑羊效应中也有三个身份,分别是: 黑羊——被欺负的好人,可能什么也没做就无辜遭受周围人的攻击; 屠夫——加害者,但可能不清楚发生什么事,只是觉得跟着大家一起对某个人做某些事很有趣; 最后一个是白羊——冷漠的旁观者,知道这件事甚至目睹了过程却没采取任何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黑羊,但也可能同样扮演着欺负黑羊的屠夫或默默窥视却无动于衷的白羊。 这让我想到两个例子:
可能大家觉得她就是个加害者,是个坏人,但她其实本意并不想这样,从众心理和服从心理让她成为了屠夫。 第二个例子是一本小说里的情节:
她原本是无辜的黑羊,但在那一刻她变成了冷漠的白羊。 事实就是这样,不管我们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好人。
现在再想想我们还是自己认为的那样纯粹的正义和纯粹的善良吗? |
|